文档详情

毛乌素沙地概况

20****0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9KB
约5页
文档ID:179291794
毛乌素沙地概况_第1页
1/5

毛乌素沙地概况1、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带, 纬度为3730′~ 3920′N、经度为10720′~ 11130′E,沙地面积约4万km2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南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的全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鄂托克前旗东部、杭锦旗东南部、准格尔旗的西南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北部(神木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等13 个县(市、旗)其中内蒙古大约占有其面积的80%,陕西大约占有其面积的15%,宁夏大约占5%毛乌素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示意图   2、地貌特征  毛乌素沙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包括从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的一些梁地, 这些梁地梁面平坦, 由于遭受割切, 梁间形成若干谷地, 自西北向东南为倾斜的平行湖积冲积平原, 当地称为滩地, 这样构成了“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其梁地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层所构成, 这些砂岩固结程度很差, 极易风化, 风化物再经搬运, 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 成为沙地形成的沙物质来源。

              毛乌素沙地区域地形地貌示意图  3、气候特征  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条件下的沙地,处于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就气候地带而言, 毛乌素沙地大部属温带,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陲, 年平均温度6.10~ 8.15℃,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沙区东南部为400~ 440mm , 向西逐渐递减, 仍达250mm 左右, 7~ 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60%~ 70% , 降水强度较大,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变率大, 一般多雨年可为少雨年的2~ 3 倍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平均降水量为348. 9 mm ,降水平均递减率为0. 305 mm/ 年 ,具有干旱化趋势;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大降水量(1985 年465 mm) 是最小降水量(2000 年227 mm) 的2 倍以上,且集中在夏季近30年来该区的平均气温为8. 62 ℃,平均升温率为0. 04 ℃/ a ,具有变暖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最高气温(1999 年10. 1 ℃) 与最低气温(1976 年7. 63 ℃) 相差2. 47 ℃年平均风速2.1~ 3.3 m/s, 年平均大风日数10~ 40天, 最多达95 天。

出处)4、水文特征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较大,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沙地的水分供应来自大气降水、河川与湖泊、地下水毛乌素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鄂尔多斯就有大小河流近100条、湖泊820余个,其中外流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内流河流域8千平方公里,这些河流多属于间歇河或为河道比降大、洪峰高与含沙量大,较难用于灌溉湖泊则多为含盐、碱的内陆湖,多不宜灌溉  本地区的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预计仅在额尔多斯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深度就有70 m上下,补给量约为22亿m3,可开采储量为13.45亿m3,主要为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含水层,局部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层的承压水其中白垩系水层厚度一般为200-600m,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在滩地的浅层地下水位约在0.5-1.5m,但多属矿化度教高的咸水,局部可供沙地灌溉5、植被、土壤类型  沙地的天然植被经过上千年的人为活动开垦、破坏与过度放牧利用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仅在极少数地段还能见其残存的片段或个别的植物代表,现有的植被多为次生后人工的  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大致划分为三个(亚)地带与三大类群从植被地带来说,其西部边缘属于向荒漠过度的荒漠草原亚地带,占90%以上的中部与东部则属于干草原亚地带。

在东南边缘,从气候上来说,开始向森林草原过渡,但由于沙基质的覆盖,在植被上的差异不显著、一般仍化为干草原亚地带本区的三大植被类群是梁地上的草原与灌丛植被,半固定、固定沙丘与沙地上的沙生灌丛,以及滩地上的草甸,盐生与沼泽植被与其想对应的土壤类型是梁地上的栗钙土,沙地上的各类风沙土,,以及滩地上的草甸土、盐碱土与沼泽潜育土  毛乌素沙地大部分位于栗钙土干草原地带,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温暖带黑垆土地带,恰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过渡地区因此土壤也表现出这种过渡特点分布上表现为由东北——西南向排列的水平地带性的变化,即淡栗钙土和棕钙土南部和东南部黑垆土的分布受局部地形和母质的影响未表现出这种排列的地带规律,而是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沙黄土母质上草原地带的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地势高处也有黄绵土分布  毛乌素沙地梁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戈壁针茅、沙生针茅、冷蒿、藏锦鸡儿、蒙古矮黄花木或半灌木、红砂、驼绒藜、木盐蓬、猫头刺等  毛乌素沙地沙生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白沙蒿、黑沙蒿(又名油蒿)、杨柴、柠条、沙地柏、沙柳、乌柳,除以上集中沙生植物外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隅还有片段的灌木丛,如黑格兰、小叶鼠里李、丝绵木等,它们可能是毛乌素沙地中森林草原亚地带昔日原生植被的残遗指示者。

毛乌素沙地滩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寸草、马蔺、芨芨草、碱蓬、盐爪爪、白刺等6、社会经济状况  毛乌素沙地各县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导致该区各县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处于明显波动状态,其变化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农民对农业开发信心不足,从而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造成区域生态的较大破坏,使得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演变走上恶性循环  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恶劣,区域优势较差,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种植业,导致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较大例如在榆林县的工农也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一直占有较大比例,80年代中期以前均在70%以上在工业生产中,食品加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农产品加工创造的产值在轻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80年代以前均在60%以上,80-90年代达到了8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都与农业总产值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毛乌素沙地所涉及的这十三个县(市、旗)的生态压力和人口压力很大,若按行政区域计算,1999年11个县平均人口密度为28人/km2超出了联合国半干旱区20人/km2的允许界限该区总体经济落后,共有10个县被列为国家“八七”计划扶贫县近45年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与沙漠化的关系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似,说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非常密切毛乌素沙地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影响作用的模拟研究摘要】:沙尘暴是一种强烈的风蚀输沙形式 ,是造成流沙蔓延和土地沙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过程之一借鉴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 ,建立了适合毛乌素沙地气候特征的定量模型 ,比较深入地考察了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 ,利用沙地位于不同方位的 6个气象台站多年气候记录资料 ,分别计算了各月气候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指数 ,分别对 6个气象台站各月沙尘暴频率进行回归 ,并利用气候影响指数对沙尘暴频率进行了拟合 ,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内蒙古鄂尔多斯:禁牧之变 作者:李永生 ( 2007年 04月 18日 )   距内蒙古自治区区府呼和浩特只有240公里的鄂尔多斯市,不仅煤炭、天然气富集,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羊绒制品产量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一句“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词儿,体现了其世界羊绒产业中心的地位。

  羊绒也好,羊肉也罢,离不开草原多年来牧民逐水草而居、满草原放养的习惯,不得不面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正如杭锦旗锡尼镇浩绕柴达木嘎查牧民巴图所说,我们生活靠养畜,养畜靠牧草,没有一片好草场就生活不下去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沙地越来越多怎么恢复生态植被,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2000年,鄂尔多斯人经过深刻反思,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奋斗目标,按照“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靠养增收”的发展新思路,率先在全区推行禁牧休牧制度,大面积推广牲畜舍饲圈养自2002年以来国家在鄂尔多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带来了巨大变化:生产方式之变———从放牧到舍饲;生活质量之变———从温饱到富足;生态环境之变———从沙地到草原  4月8日,记者见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折家梁村的魏二牛时,他正在喂圈里的羊魏二牛说,村里2000年禁牧,2004年退牧还草他家有300亩草场,一亩草场有4.95元的饲草料补贴,去年种了80亩苜蓿、10亩饲料玉米,两个窖的青贮玉米够羊吃三五个月他感叹以前放40只羊,一天在草原上呆十几个小时,羊吃不饱,个小,体瘦,人累,太不合算了。

现在种饲料玉米、优质牧草,一天两三个小时就把圈里的80只羊伺候了,省事多啦,还可以做点儿小生意以前忙活一年,羊也就卖两三千元;现在养羊多一倍,个大,肉肥,绒多,一年能卖上1.5万元  魏二牛将记者带到他家的草场今年牧草刚发芽,去年的干草约有三四十厘米高他说,过去这里都是沙地,一刮风都睁不开眼几年禁牧后,基本上不起沙子了草长高了,最怕的就是冬春起火  郭焕,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泊江海子村的牧民,禁牧后养了240只肉羊、60只羊羔,他与亲戚联合投资60万元盖了4个养羊大棚,照目前这规模一年能赚4万多元  韩文兵,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的“敏盖”内蒙古白绒山羊科技示范园区的32户养羊专业户之一,投资5万元进驻这个养殖小区,养了40多只白绒山羊种羊他说,以前放养一个人年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改圈养年收入5万多元;在小区养羊有技术员防病,卖羊也很方便;收入多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副局长白晓明告诉记者,实施禁休牧7年来,草原生态脆弱的状况大大改观,目前全市植被覆盖度由30%提高到近70%,草群高度由15厘米提高到40厘米,每亩产草量由19.7公斤提高到59.1公斤;天然草场上有毒有害植物比例明显下降,可食牧草比例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草原向良性轨道迈进;畜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牲畜总头数由614.8万头只增加到1498.8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提高到5308元,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提高的发展之路,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