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下表对应题号的空格内)1.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始于( B )(P2) A.学园(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柏拉图,雅典) B.中世纪大学(欧洲,专业教育)C.宫廷学校(专业教育)D.柏林大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810,德国)2.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大学是( A ),它的创建拉开了中世纪大学建设的序幕P2) A.博洛尼亚大学(全世界第一所大学,意大利,1088年) B.萨莱诺大学(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11世纪,意大利)C.巴黎大学(法国,原诺丹主教学校,以研究神学著称) D.牛津大学(英国,创建于12世纪初)3.欧洲最早的医科大学是( B )P2) A.博洛尼亚大学 B.萨莱诺大学C.巴黎大学 D.牛津大学4.美国最早建立的大学是( C )P2) A.耶鲁大学 B.哈佛大学(原哈佛学院,1963年建立)C.哈佛学院(1963年建立,今天的哈佛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另一所赠地学院,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最完善,影响最大)5.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是( A )。
P2) A.柏林大学 B.哈佛大学C.牛津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6.首先确定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方针的大学是( C )P2) A.牛津大学 B.哈佛大学C.柏林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7.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教育”始于( D )P3) A.工业革命初期 B.中世纪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8.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C )P3) A.右学(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商代) B.稷下学宫(当时历史影响最大的高等学府,战国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百家争鸣的中心)C.鸿都门学(世界上第一所文学专科学校,汉代) D.书院(萌芽于唐朝(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宋朝开始流行,四大书院)9.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学堂是( B )P3) A.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近代高等教育学堂,清朝,1862年) B.中西学堂(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学堂,1895年,天津,盛宣怀, 1903年改名为北洋大学堂,是现天津大学的前身)C.南洋公学(是现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896年,上海,盛宣怀) D.山西大学(前身为1902年建立的山西大学堂)10.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是( A )。
P3) A.京师同文馆 B.中西学堂C.南洋公学 D.山西大学11.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 B )P3)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清朝,光绪皇帝189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当时我国最高的国立教育机关,是现北京大学的前身)C.天津大学 D.山西大学12.“威斯康星精神”主要体现了大学的( C )职能方面P18) A.人才培养 B.科学研究(柏林大学)C.服务社会(威斯康星精神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D.文化创新13.促使大学跳出“象牙之塔”,成为社会社会生活中心的是( A )P18) A.《莫里尔法案》 B.洪堡改革C.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D.康奈尔大学(赠地学院运动中产生的一所著名大学)14.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追求方向的是( A )P27) A.“三张国际护照”(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追求方向(学术性的,职业性的,事业性和开发性的)) B.“教育的四个支柱”(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价值选择和取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C.通识教育 D.“全人”教育15.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价值选择和取向的是( B )。
P27) A.“三张国际护照” B.“教育的四个支柱”C.通识教育 D.“全人”教育16.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出规定的是( B )P29) A.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8年《高等教育法》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P31)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素质教育C.通识教育 D.“全人”教育18.教育与( C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P32) A.生产实践 B.社会需求C.生产劳动 D.社会实践19.不是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 D )P34)社会本位论:柏拉图、孔德、纳托尔普、涂尔干、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范.海斯 A.柏拉图 B.孔德C.那托尔普 D.亚里斯多德20.不是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 D )P34) 个人本位论:亚里士多德、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斯宾塞、罗伯特.赫钦斯 A.柏拉图 B.卢梭C.老子 D.亚里斯多德21.体现了“专才教育”思想的是( B )。
P37) A.永恒主义 B.职业教育C.“七艺”(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D.要素主义22.体现社会本位论观点的是( A ) A.绅士教育 B.自由教育C.自然教育 D.博雅教育23.学制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国家是( D )意大利)(P53) A.法国 B.澳大利亚C.美国 D.意大利24.学制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的国家是( A )法国)(P53) A.法国 B.澳大利亚C.美国 D.意大利25.学制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的国家是( B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P53) A.法国 B.澳大利亚C.美国 D.意大利26.学制属于“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的国家是( C )美国、日本)(P53) A.法国 B.澳大利亚C.美国 D.意大利27.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主要层次是( A )P54) A.大学和专门学院(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层次) B.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C.短期大学(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 D.初级学院(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28.世界高等教育系统最高层次是( B )。
P54) A.大学和专门学院 B.研究生院C.短期大学 D.初级学院29.标志着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正式确立的是( B )P59)A.《学位授予法》(1935年国民政府,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规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C.《学位分级细则》(1935年教育部,我国最早的学位制度规程) D.《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出规定)30.我国高校收费两种体制并轨始于( C )年P70) A.1985 B.1990C.1993 D.199831.我国教育部决定开展高校自主选择录取新生改革试点始于( A )年P74) A.2003 B.2004C.2005 D.200832.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属于高等教育( B )管理P86) A.微观(微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内部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 B.行政(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也称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的设置和发展规划、经费划拨、师资队伍建设)C.教学(属于微观管理) D.人力资源(属于微观管理)33.经费划拔属于高等教育( B )管理。
P86) A.微观 B.行政C.科研 D.后勤34.实行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国家是( A )法国、意大利、瑞典)(P91) A.法国 B.美国C.日本 D.澳大利亚35.实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国家是( B )美国)(P91) A.法国 B.美国C.日本 D.澳大利亚36.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国家是( C )德、日、英)(P92) A.法国 B.美国C.日本 D.澳大利亚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在相应题号前的括号内画“√”,如果是错误的,请在相应题号前的括号内画“” √ )1.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专业教育P2)( )2.萌芽于宋朝的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和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萌芽于唐朝,流行于宋朝)(P3)( )3.高等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P4)(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 )4.现代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
P19)( √ )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P24)( )6.高等教育目的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受社会现实制约,不具有主观性P24)(高等教育目的既具有主观性的一面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7.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P26)(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8.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目的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P26)(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9.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P26)( √ )10.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P36)( )11.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意味着精英教育的终结P40)( )12.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P40)(公立大学)( )13.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以公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P40)(私立大学)( √ )14.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P42)( √ )15.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P52)( √ )16.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P57)( )17.高度的学术自治是保持高等教育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不是充分条件)( )18.只有弱化高校行政管理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去行政化”P99)(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管理,更不是告别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行政与学术的关系 )19.“去行政化”的实质就是实现高校办学自主,行政权力不再干预大学办学P99)( “去行政化”的实质是“改变目前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从‘行政权利主导型’配置模式向‘教育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