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

上传人:Lesl****ang 文档编号:178999084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第四章血液循环 医学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 : 王福青,单位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四章,血液循环,作者 : 张海峰,单位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节 心脏生理,第二节 血管生理,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二、心电图,三、心脏的生理学特性,四、心脏的射血功能,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脏不同部位细胞的跨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m/s,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主要离子电流,第一节 心脏生理,二)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快反应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示意图,第一节 心脏生理,三)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

2、胞的动作电位示意图 注意:在4期,K+外流进行性衰减,Na+内流进行性递增,第一节 心脏生理,70,二、心电图,正常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自律性,二、兴奋性,三、传导性,四、收缩性,三、心脏的生理学特性,第一节 心脏生理,四、心脏的射血功能,一)心动周期,二)心脏的射血功能,三)心音,四)心脏的射血功能的评价,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第一节 心脏生理,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顺序及时间分配,一)心动周期,第一节 心脏生理,二)心脏的射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第一节 心脏生理,三)心音,第一节 心脏生理,第一节 心

3、脏生理,四)心脏射血功能的评价,1.每搏排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 正常值6080ml=舒张末期容量-收缩末期容量 2.每分排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排出量为56L/min 3.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正常值55%65%。 4.心指数:以每方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出量。 5.心脏做工量: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L)(平均动脉压血压左心房压)mmHg。 6.心力储备: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第一节 心脏生理,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的收缩能力,第一节 心脏生理,本节重点,1.心脏的射血功能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射血的过程

4、及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和瓣膜活动的变化。 2.评定心脏射血功能指标 心排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心力储备 3.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主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二、血管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四、微循环,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1.大动脉: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中动脉 3.小(微)动脉:半径小、阻力大 小(微)动脉: 4.毛细血管:薄、通透性好 5.静脉:容纳循环血量60%70% 6.动脉-静脉吻合支,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一)主要血管的功能特征,第

5、二节 血管生理,一) 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量(容积速度)。 公式:Q=P/R (二) 血流阻力 (三) 血压:指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形成的条件:1.血管充盈 2.心脏射血:形成的动能与势能,二、血流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第二节 血管生理,三、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 100120mmHg 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 6080mmHg 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 脉压 3040mmHg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第二节 血管生理,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循环血量的

6、变化,第二节 血管生理,四、微循环,1.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进行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 2.微静脉的组成 三条途径:直捷通路 迂回通路 动-静脉短路,微循环组成示意图,第二节 血管生理,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1.有效滤过压=动力-阻力 动力 =毛细血管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阻力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表示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 “-”,表示液体吸收回毛细血管的力量,2.影响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淋巴液回流 细血管通透性,第二节 血管生理,六、静脉血压

7、和静脉回流,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室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重力和体位,第二节 血管生理,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NE Ach 受体 1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1)心脏的神经支配,二)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1)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T1L23侧角)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几乎

8、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支配)。 递质:神经节前纤维Ach,神经节后纤维NE 受体:(主)、 作用:受体血管缩受体血管舒 特点:调节血压作用大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 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分布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递质 ACh Ach P物质或组胺 受体 作用 血管舒 血管舒 局部血管舒 特点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 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与情绪、运动有关,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舒血管神经,三)心血管中枢,第三节 心血管

9、活动的调节,部位 特点 脊 T、L、S段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延 (头端腹外侧) 始终有紧张性,且迷走交感 心交感中枢 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侧)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髓 心迷走中枢 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迷走背核、疑核) (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呼气:相反) 延 下丘脑、 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 髓 大脑边缘系统 越是高位神经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 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上 小脑顶核,四) 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

10、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 (2)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弓神经(加入迷走神经) (3)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 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3.血管升压素,4.心房钠尿肽,5.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二、体液调节,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四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 (一)冠脉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途径短,血压高,心肌射血能力强,血流量大。 2.小分支呈直角从主支发出,从心外膜垂直进入心肌深层心肌收缩易受到压迫血流量有明显时相性:心舒期

11、心缩期血流量取决DP的高低与舒张期的长短。 3.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有效功能吻合支少)异常时代偿能力差,突然梗阻时不易建立侧支循环,导致心肌梗死。 4.动脉-静脉血氧差大(高耗氧量),应急时靠增加血流量弥补氧供,该特点决定了心肌对低氧与缺血非常敏感。 5.代谢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第四节 器官循环,二、肺循环 (一)肺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血流阻力小,血压低 肺动脉(主干4cm长)毛细血管网肺静脉(主干4cm长)左心房 血管的总横断面积很大+位于负压的胸腔内血流阻力小

12、血压较低(肺动脉平均压=13mmHg) 2.肺血容量变化大,第四节 器官循环,三、脑循环 (一)脑循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血流量变化较小。 脑血管的舒缩变化程度受到限制血流量的变化小。 2.血流量大,耗氧量多。 3.存在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进入脑组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脂溶性物质(O2、CO2、乙醇、某些麻醉药等)易通过(被动过程)。 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大小并不完全与分子的大小相关:如葡萄糖、氨基 酸的通透性较高,而甘露醇、蔗糖、青霉素、H+、HCO3-等通透性则很低,说明其物质转运(主动过程)与其他部位是不同的,第四节 器官循环,1.自身调节,二)脑血流的调节,2.O2和CO2分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3.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4.神经调节,5.一氧化碳,第四节 器官循环,本章考点,1.说明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机制。支配血管的神经有哪些?简述其作用及机制。 2.人体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稳定的? 3.心脏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效应是什么?有何意义? 4.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异同点。 5.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