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712324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0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外政治文明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中外政治文明史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有: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废分封、置郡县。通过对郡县长官的统一任命、考核、奖惩,从而使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集中于中央。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可是它不仅不能巩固统治,反而引发了“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汉武帝厉行中央集权:颁布“推恩

2、令”,以“推私恩,分子弟邑”为名,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亡后又恶性发展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枢密院,掌调兵之权,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制钱谷。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

3、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宋初通过上述措施,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北宋在宰相下设参加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4、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重点解读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分封制:周王把

4、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诸侯王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的出现,分封制逐渐崩溃。西汉初年,曾部分恢复分封制,但很快出现了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2、郡县制:商鞅变法,始建县制。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3、行省制:元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行省制为我国明清以后的

5、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例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二、重要选官制度的变化1、军功爵禄制: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它的实行,有利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2、察举制:两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时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对象有吏有民;至东汉时,逐渐发展为以门第族望为选举的主要依据。3、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创设于隋,完善于唐,北宋两度改革科举制,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

6、。科举制度在隋唐和明清时期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截然不同。例2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有许多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由唐所继承的制度是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两汉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3、北宋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之互相牵制。4、元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台,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5、明朝时,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监察,并加强特务统治。

7、例3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A B. C. D.第2讲 世界近代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开思想解放之先河。二、欧洲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一整套政治构想。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制定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

8、建势力。3、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的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4、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发表了独立宣言,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四、19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俄、日等许多国家通过改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2、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3、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五、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1、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2、二战后,欧亚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地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德、日两国接受改造,进一步实现民主化。重点解读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联邦制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仅仅是国家的象征。2、美国的总统制和联邦制: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即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行政权,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于一身,但受法律制约和监督。1787年宪法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法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

10、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例1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1、英法美的民主政治体制(1)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英国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其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179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92年又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重行君主专制,史称法兰西

11、第一帝国。此后,民主与专制体制交替。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3)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完善。2、俄、德、日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1)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直至1917年二月革命。(2)德国:统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建立了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

12、上台后,曾一度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3)日本:1868年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例2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第3讲 中国近代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道路1、资政新篇,洪仁轩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它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根本没有

13、实行。2、维新变法运动(1)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抨击。二、

14、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实践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3、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5、抗战胜利后,提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6、1949年,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互相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7、新中国成立后的政

15、治文明建设(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选举制度等。重点解读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及联系区别:前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后者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前者的目的是冲破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行径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为。 前者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后者在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注重反对帝国主义。 前者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中国人民指明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