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0785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9-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如何完成这一伟业呢?完成这一伟业要依靠谁、团结谁呢?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它就是解答这一问题的。何谓“依靠力量” (其内涵):一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依靠强大的国防。其中依靠群众是重中之重。依靠力量理论提出的依据: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践依据:依靠群众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

2、革建设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人民群众是一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管历史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 、原因是由我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组织纪律性、革命彻底性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

3、产力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工人阶级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因而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它不仅把消灭各种剥削制度作为神圣职责,而且也把建立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关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伟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它始终团结一切劳动阶级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完成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而斗争。正因为工人阶级具有上述优秀的品格和阶级属性,就使它必然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大多集中在构成民国民经济命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创造着最大部分的社会

4、财富,是对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广大工人群众在改革开放中识大体、顾大局、在淘汰落后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改革开放的最基本的动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2)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A、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到 2000 年,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从 1978 年的 1.2 亿增加到2.8 亿人。

5、其中表现在数量方面增加的,主要是从农民转来的 1 亿多乡镇企业职工和 9000 万进城农民工。表现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方面的,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工艺和教育工作等复杂劳动的职工人数,从 1978 年的不到 800 万增加到 2500 万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人阶级内部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以体力劳动、半体力劳动为生的产业工人的数量下降,已从 1995 年的近 9000 万人,下降到 2000 年的 5500 万人。这就使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越来越巩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6、济的不断发展相适应,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工人在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从业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各项改革,导致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人在全国职工中的比重不断减少,同时私有制经济中的职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目前,约有 1 亿多职工在私营、个体、 “三资”企业中就业。另一方面,表现在工人在不同产业从业引起的结构性变化。由于实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有机构成的提高,属于现代化大生产体系中的各种传统产业的职工总量在减少,而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职工的总量在增加。1998 年,1.23 亿城镇职工中,在教科文卫、管理行

7、业就业的职工达到3172 万,在交通、邮电、商业、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等行业就业的职工达到 2798 万。B、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是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和雇用工人的出现从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第一,如前所述,在改革调整中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乃至部分职工的下岗,符合发展先进生产的要求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与工人阶级保持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而且国家一直在争取 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再培训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力求把经济地位下降的职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二,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等国计民生问题,出现了雇佣关系和雇用工人。但这不是落后资制

8、度下或旧中国时的雇佣关系和雇用工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其中,雇佣关系受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约束,雇用工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第三,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宪法规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把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要求不仅上升为路线、方针、政策,用以指导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而且领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形式由各职能部门贯彻实行。第四,在公有制企业改革转制的过程中,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确实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使许多职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受到伤害。但这不是改革的初衷,更不是允许存在的合理现象。党和国家一直采取措施,努力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

9、规范企业和政府的行为,支持职工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种形式在企业中发挥主人公作用,努力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仍然是党和国家始终不变的方针。(3) 、新时期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新时期,工人阶级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确保其领导地位要做到以下几点:A、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经济权益,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组织职工参

10、与社会事务管理,支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其领导阶级的作用。B、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增强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总体驾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C、加强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功能工会要切实加强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和政治权益(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农民是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广大农民是我国

1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必将在建设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占了绝大多数,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依靠人民群众,而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就是农民。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建立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之上的。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讲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在他看来,农民如果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如果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农村如果不稳定,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就

12、不稳定。发挥广大农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党在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道路和原则,围绕跨世纪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切实保护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必须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协调好国家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坚决刹住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种不正之风。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突出

13、了我国知识分子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和先进地位。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以前,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人民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今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说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第一,从物质文明建设来看,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这条路线的骨干力量。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掌握科学技术、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作用,特别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创造性

14、劳动,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第二,从精神文明建设来看,知识分子也是一支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三,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研究,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也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按照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导,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全面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当

15、前,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再次,要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流派的争鸣,鼓励知识分子研究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研究国外情况和介绍国外有益的思想文化,努力创造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讨和创新的学术环境。同时,知识分子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16、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四、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它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新的社会阶层及其产生背景(1) 、新的社会阶层构成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2) 、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第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产生的制度基础。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3) 、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对新的社会阶层,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