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76649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 2 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 3 道小题第 1 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 2 道和第 3 道是由第 1 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 3 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 2 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2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

2、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 “学生在把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法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3、,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3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把握旧知

4、教学设计示例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4用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把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理解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投影出示)54516614535 2055307350235024 1943244319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二)探求新知l导入:小明碰到这样一题,根据 74187=654 要求用

5、最快的方法说出 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出示课题下载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出示问题下载(1)出示第(1) 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 ,解答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 “和” )6(2)出示第(2) 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

6、,第(2)、(3)题与第(1) 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 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板书:“和” 、 “加数” 、 “另一个加数” )7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下载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5)教学

7、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8(6)完成第 54 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 2468 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30432468= 3043575=(7)教学 0 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教师提问:举例说明 0 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 0 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

8、?(同桌讨论)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505 55 0 000教师强调:一个数减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9(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下载教师: 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和加数加数(板书)教师: 假如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假如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假如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3)反馈练习:10练习十二第 2

9、、3 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题;根据 2100695=1405 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题:根据 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1) 加法的验算:出示 1234 845,指 2 名学生板演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教师提示:要注重,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11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2) 减法的验算:出示 1234987 ,指名

10、板演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3)教师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出示练习 11填空:(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2)在 1209030 算式中,被减数是( ) ,90 是( ) ,30 是( ) 12(3)一个数减 0 还得( )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 36007842816 写成加法算式是( ) ,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 2判定: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出示练习 2 下载(1)

11、 (2)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 56 页练习十二第 6 题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25647153=256( )(四)全课小结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五) 、布置作业13教材第 56 第 3、4 题3 题:根据 3427 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1)2999 428(2)342729994 题: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1)2981 4569(2)4058739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游戏:找朋友游戏目的:141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2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

12、并把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 使学生懂得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游戏预备:1.将学生分为每 3 人一组 .2.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做成卡片3.教师预备一些有关于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习题,和一些空的卡片例如: (1)学校新买来科技和文艺两种图书 ,其中科技书有 83 本,文艺书有 72 本.学校一共买来多少本图书 ? (可以一题变多题)(2) 实验小学五年一班有学生 65 人,参加歌咏比赛的有 47 人,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 (可以一题变多题)15游戏过程:1、每一轮分别选取 2 组学生进行比赛,每组学生的手里都将拥有这 6 张卡片.2、老师首先出示习题,然后学生根据题意在空白卡片上写出算式再摆出符合此题的关系式 (其余的学生当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组做得即对又快,那么哪一小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4、一轮过后,再将请出另一轮的选手 (最好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