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汉科技导师信息

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9.50KB
约7页
文档ID:173648626
武汉科技导师信息_第1页
1/7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导师查询招生专业 姓 名职 称联系研究方向徐光 教授027-(O), 材料加工过程组织和性能控制; 轧制过程工艺研究; 金属新材料开发等杭乃勤 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数模及计算机模拟 材料加工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IMS 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胡衍生 高工 计算机在成型加工中应用 程晓茹 教授 轧制过程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控制 李立新 教授 计算机辅助材料成型工程 陈贻宏 教授 (027) 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计算机在材料加工基控制中的应用 余驰斌 教授 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似、材料成型过程中性能预报系统开发 赵刚 教授 材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控制 材料成型过程的组织及性能控制 轧制过程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任勇 副教授 主要致力于冶金企业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已经开展的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方法 2.材料成型过程组织与性能控制 3.材料表面质量控制 张诗昌教授027-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技术;轻质结构及功能铝、镁等有色金属的合成及制备;耐磨、耐腐蚀球墨铸铁及铸钢的铸造原理及工艺轧材的力学性能分析与检测周家林副教授027-/1.材料加工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2.轧制过程冶金学及轧材产品开发朱远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钢铁加工(短流程)新技术\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材料物理与化学\有色金属成型新技术\粉末冶金。

欢迎有志于金属成型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生报考本课题组对数理基础较好的理科学生也非常欢迎.常庆明副教授1.半固态凝固成形技术2.压力及挤压铸造工艺3.材料成形过程的数值仿真及优化4.多相流的数值模拟及软件开发5.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应用陈长军副教授一)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二)激光精密焊接 三)激光加工数据库专家系统;细管、细孔内表面毛刺的光整清洁研究 四) 冶金轧辊的激光堆焊修复 五)金属医生(电火花)精密修复与表面强化技术 (六)钛合金的表面渗氧强化技术 胡盛德副教授金属塑性成型理论及数字化技术;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辅助轧辊设计;材料成型性能、组织及工艺优化;新钢种研发材料学的材料博士导师:张少伟 *徐庭栋 *向志东 陈晓 *程时远 *刘本仁 *杨彬*周桂峰*李红霞*刘静 潘应君 吴开明赵刚 吴润 邓承继 梁永和 顾华志 李立新 朱伯铨 柯昌明 赵惠忠 祝洪喜 王玺堂 李亚伟 李楠 徐光 袁泽喜 金属老师:袁泽喜吴 润刘 静从善海潘应君黄 峰贾 涓沈冬冬谢光远付继江祝柏林宋述鹏李 俊师静蕊张安利吴新杰李平生吴隽甘章华向志东宋新莉李楠 教授Tel:027-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新型耐火材料原料合成 材料结构与性能 水泥窑用耐火材料袁泽喜 教授 钢中残留元素及晶界偏聚、镁基复合材料 祝洪喜 教授 (1)耐火材料微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 (2)高温陶瓷材料 (3)新型耐火材料与耐火材料原料 (4)炼钢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王玺堂 教授027- ; 非氧化物结合复合耐火材料、 原位反应烧结制备纳米复相材料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节能耐火材料 王周福 教授、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粉体表面改性、超微粉的制备表征 李亚伟 教授027-,(办)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纳米材料 朱伯铨 教授 027-(o) 新型耐火材料原料合成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柯昌明 教授027-(办) 氧化物-非氧化物复相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连铸用耐火材料、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赵惠忠 教授027- , 冶金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 纳米材料 耐火合成原料吴芸芸 副教授027- 高温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梁永和 副教授、 高温结构材料 顾华志 教授027- 1、耐火材料模拟与控制2、多功能无机材料 吴润 教授 纳米材料 邓承继 教授027- (1)新型多元碳化物耐火材料 (2)耐火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性能 (3)高温陶瓷复合材料 (4)纳米材料制备 刘静 副教授 新型金属材料及强韧化 复合材料 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潘应君 教授027- 材料表面工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王蕾 副教授 复合材料 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李友胜 教授 、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高温陶瓷材料 李远兵 教授027-,轻质隔热材料,高温陶瓷的一体化设计,生态环境材料设计 张立刚 教授 027- 磁性材料基础研究 谢光远教授新型功能材料 材料结构与性能 吴开明教授86-27-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钢铁材料的冶炼、连铸、质量控制、钢铁材料的相变及其组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该同志从日本回国后,建立了“钢铁新材料与焊接技术研究所”近五年来,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1项,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山东省第二批“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招标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及宝钢、武钢等企业合作项目多项。

近几年来,他参加了国家“973”项目800MPa级高强度钢子课题的研究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7月录取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留学人员2008年在剑桥大学作为高级研究学者2006年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杨彬教授0379-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材料结构与性能 周桂峰教授027-材料结构与性能 新型金属材料及强韧化 李红霞教授0379-纳米材料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韩兵强教授027-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新型耐火材料原料合成 水泥窑用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研究陈晓 教授 程时远 教授 刘本仁 教授 张少伟 徐庭栋 魏耀武教授027-1)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应用; 2)耐火材料与高温熔体的相互作用及对熔体质量的影响; 3)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从善海 教授金属材料强韧化、高效化学热处理、新型长效金属防护材料、复合固体润滑材料、高强铜合金、超硬材料金属结合剂 其中1.多年从事牙轮钻头的设计制造及材料的强韧化研究,与多家企业有着长期的项目合作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2.研究、发明了新型高耐蚀性锌铝镁合金涂层材料,对钢结构防腐性能比常规的提高30倍以上;3.高耐磨模具钢;4.指导学生开发了多种高效化学热处理催渗剂;5.研究的复合固体润滑材料已在三个企业应用;6.高强度镍锡青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7.超硬材料(金刚石)金属结合剂有专业企业作为试验基地。

张美杰教授耐火材料材料应用中的数值模拟研究;场协同理论在工业炉中的应用;红外热像无损监测技术;无机材料工业窑炉的设计与改造吴隽副教授1、半导体陶瓷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2、金属磁性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3、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徐建平李享成副教授027-1 电磁场环境下耐火材料性能研究2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3 有机-无机复合磁电功能材料聂建华副教授027-1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2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3 非氧化物结合复合耐火材料4 高性能磁性铁氧体材料段辉副教授027-自1989年一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方向有:1、海洋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2、舰船高分子材料自2003年以来,主要从事钢铁涂层材料,主要方向有:1、冷轧钢板用涂层材料;2、电工钢表面涂层材料付继江甘章华王红鸿您当前的位置:师资队伍 > 师资力量教师个人信息 教师姓名 潘应君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教师 毕业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 材料学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最终学位 博士 联系 通信地址 武汉科技大学192信箱 所属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所属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电子邮件 hbwhpyj@ 个人简介 潘应君,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

198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二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  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工作现任湖北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理事,湖北省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   1996年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近5年来主持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及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共4项,主持了与武钢、湘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6项 研究方向 材料表面工程、复合材料 进修、留学 研究生培养 毕业研究生12人,在读研究生10人 在研项目 1、新型金属陶瓷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2、高比容C/Al复合电极的研究;3、提高重轨精整矫正圈使用寿命攻关;4、轿车用合金化钢板镀层结构研究 科研成果 专利:1、一种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2、一种高比容铝箔电极及其制备方法;3、一种多功能多弧离子镀装置 教师姓名 吴隽 性 别 男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教师 毕业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 材料学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最终学位 工学博士 联系 通信地址 所属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所属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电子邮件 woojun@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1、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2、材料表面改性。

进修、留学 2003.11-2005.3及2006.7-2006.8: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系(PCBTC,ISE,PolyU),associate researcher; 研究生培养 在读研究生:1人 在研项目 1、多弧离子溅射法制备高性能6.5wt%Si硅钢的基础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Z,2008-20092、低温烧结ZnO压敏电阻性能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专项资金项目,2006-20083、印刷电路板用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改性,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2007-2009 科研成果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Wu Jun, Pan Yunkun, Chen Liangwei, Zhang Yongli and Xie Changsheng, Micr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face Structure of Pt/Co Nan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