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2329451 上传时间:2021-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以下误区。 小组活动重

2、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我在听课时,经常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另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是时间又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还有的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

3、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听一节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但坐在我前面的几个学生到别的学生都已经读好了,还没有完成分工,因为他们几个争着要做林冲,而洪教头这个角色则无人问津。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

4、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5、二、解决的对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要更新

6、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

7、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

8、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

9、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两者之间并非可以简单地划等号。要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还需要深入研究、改善小组的分组方式。学生之间在智力类型、认知风格、性别与个性特征等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综合优化,即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可以按性别分组,可以按学生能力分组,也可以按选择的相同的学习方法分组,组长也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

10、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十分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扩充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尽量做到防止时间空耗。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

11、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12、,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

13、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

14、,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

15、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在进入新课程的今天,随着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有新的、全面的知识。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并与之相关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而具有相应的灵活调整,随机应变,变化选择等预设机制。它其实只是一种构想,一种预设,在试行“过程”中应当随机“修改”,是为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的预案。1、软性设计从世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看,硬系统思维是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特征,其核心概

16、念是“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软性设计,也正是软系统思维的体现,即提倡教师的“教”应当为“学”服务,教学设计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应变化,并为此留下最大的调适空间。如果说那是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实行的教学步骤,必须完成的课堂训练,无多大变动性可言的话,那么,达成这些基本目标,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则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处理,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所以,教学设计应当以具有高度柔性的“软性设计”为主。“软性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1)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据,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软性设计。(2)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3)课堂教学还极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