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197758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句容2016九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恒谦教育研究院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九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试卷分值: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积累运用(25 分). 阅读文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 分)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河池莲塘,春天嫩( )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 )儿,秋天金黄璀cn( )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 jing( )肉粽子、鱼干,还有一过喷香的煮芋艿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名句默写。 (8 分)忽如一夜春风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志在千里。 ,雪上空留马行处。无可奈何花落去, 。日出而林霏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往者不可谏,

2、 。名著阅读(6 分)(1)下面有关小说人物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他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B.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C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委曲求全,但终被逼上梁山,他最后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受重伤而死。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她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2)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情节, (不超过 30 字) (2 分)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 草房子中因身体缺

3、陷造成精神上孤独的秃鹰, ,重新回到了他喜欢的集体,孩子们只有直面孤独,突破孤独,才能不断成长。(3)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2 分)我先把烟叶放在嘴里嚼,一会儿,我的头便晕起来。因为,烟叶还是半青的,味道很凶,而我又没有吃烟的习惯。最后,又把一些烟叶放在炭盆里烧,并把鼻子凑上去闻烟叶烧烤出来的味道,尽可能忍受烟熏的气味语段中的“我” 指 ;他采取嚼烟叶、 、闻烟叶烧烤的味道等三种方法,是为了治病。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并改正。 (4 分)中国农历羊年已至, 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热盼新春佳节的同时, 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巴西等各国元首政要争相向华人拜早年。

4、穿唐装、发贺词、秀中文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拜年透着亲切,盛赞华人贡献让身处异乡的华侨华人倍感自豪。第 句有语病,应改为:_ 。第 有语病,应改为:_。综合性学习(5 分)材料一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 2014 年十大流行语, “顶层设计”位居榜首, “新常态”“ 打虎拍蝇”“断崖式”“ 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 任性”“森么愁 森么怨”“ 也是蛮拼的” “人艰不拆”“喜大普奔” 等未上榜。 咬文嚼字出版社执行主编黄安靖介绍,十大流行语的评定并不仅仅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首先语言是社会生

5、活的反映,要弘扬正能量,反映时代精神,其次,语言要符合语法、表意明确。另外,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词语也不收入。 恒谦教育研究院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2 页材料二 “ 断崖式”:原来指高峻、陡峭的山崖断裂,必然会引发猛烈而快速的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现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反腐领域有“断崖式降级”,股市有“断崖式暴跌”,楼市则有“ 断崖式降价”,还有人把气温大幅度下降说成“断崖式降温”等等。(1)阅读材料一, “人艰不拆”未入选十大流行语是因为不符合以下哪个评定标准( )(1 分)A. 时代价值 B. 语言价值 C. 社会价值(2)根据材料二,请你赋予“断崖式”一词一个新

6、解。 (2 分)“断崖式”: (3)在入选的十个流行语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词,请简述理由。 (2 分)“顶层设计” “新常态” “打虎拍蝇” “断崖式” “你懂的” “断舍离” “失联” “神器” “高大上” “萌萌哒”我选 ,理由 二、阅读理解(45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人皮日休的咏物诗,完成 67 题。 ( 4 分)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诗文的理解,这首诗所咏的对象为何物?(2 分) 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这是本诗显著的艺术特色。请你结合三四两句说说该物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

7、)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811 题。 (共 12 分)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 。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2)则几乎罔矣 (3)小大之狱 (4

8、)王之蔽甚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 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4 分) 。(1)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3 分) 恒谦教育研究院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3 页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张 铁“世界那么大,我想

9、去看看” ,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 辞职申请 ”,引起无数人共鸣。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 “看世界”与“

10、 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 “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

11、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 ,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 “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 “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 “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 娜拉回来之

12、后”的问题。 “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对于“想去看世界” 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 从心动到行动 ”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人民日报2015 年 4 月 16 日,有删改)1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13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 (3 分) 14作者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