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052483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检测的正确理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近一个朋友告诉我,23andme 好像有了中文版?闻之言,不禁有些诧异,但也有一种欣喜。诧异的是,23andme 动作怎么这么快,美国市场尚未站稳,就要来攻占我们庞大的中国市场了,这不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吗?欣喜的是,既然他们如果愿意来中国的话,至少说明他们也是非常看好基因检测这个市场的。毕竟我们中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更重要的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不多的一抹亮色。今年初的时候,富有想象力的西方资本们就曾经在我们身上寄予了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厚望。当然我们中国人依然强劲的购买力,在今年股市、楼市的一路飙升中似乎得到了证实,而基因检测作为

2、一种健康消费产品,自然也会在庞大的消费风潮中被商家所重视了。想到这里,23andme 来中国来淘金似乎也就是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打开 23andme 的“ 中文版 ”,果然,一种叫做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因为作为国内基因检测项目的最早参与者之一,23andme 是我们一直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因此,无论是它的设计风格还是产品架构,无论是它的网站结构还是项目形态,我们都可以说是了然于胸。但我们进入中文版的“23andme”仔细探访一番之后,发现在页面熟悉之余却也出现了不少变化:1, 域名变了,没有沿用著名的 23andme;(打算在中国市场启用全新品牌?)2, 产品变了,把原来的一个综合

3、产品拆分成了一个个的细分产品;(知道我们中国人没多少钱,一下子付不起 199 美元?)3, 追求本土化,在“我们的专家”栏目中出现了很多本土专家;(这招倒好像是跨国公司常用的)4, 网站的风格比较朴素,好像是 2 年前的风格。(可能是怕咱们中国人一下子接受不了现代审美观吧,也可能是网站设在西安,打扮地自然要入乡随俗一些,保持一种大西北的朴素)有意思的是,仔细研究过后,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1, 汉化不够完整,既然使用了新品牌,但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了 23andme 的字样。(可能无意中想告诉别人,他们可是出身名门哦)2, 网页制作还不够完整,很多栏目还是空白。(网站建设怎么也赶不上我们中国经

4、济复苏的速度啊)3, 找遍了网站,也没有看到对实验室或实验技术的介绍,甚至连自己的办公地址都没有公开?(太低调了)4, 网站博客里居然大量“转载”了我们网站的博客内容。(不过能被“ 大腕”转载本身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啊),有意思的是,其博客链接的居然是新浪博客(我们都知道 23andme 和 google 的暧昧关系,莫非在中国,他们觉得新浪的知名度要比 google 来的大吧?)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这根本就不是 23andme 的中文版,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山寨模仿版本。只是希望他们基因检测这部分不要忽悠人,否则连李鬼的李字恐怕都保不住。zyq 评论 23andme, google, 基因

5、检测, 山寨, 新浪 风 险 和 必 然 之 间 的 关 系2009 年 7 月 28 日 2 条评论 经常有人会问基因检测总是告诉我们疾病的发病风险,但发病风险和发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那我就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家都知道闯红灯容易出车祸,但闯红灯不一定必然出车祸(相信大家都有闯红灯的经历,但好在你没有遇到什么车祸,否则你恐怕就不那么容易看到我这篇博文了)。所以,通过这个类比,我想说明的是,闯红灯的话出车祸的风险就高,但不表示必然会出车祸。基因检测也是一样。通过检测疾病的易感基因,如果发现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就好比警告我们前方有红灯一样,如果我们通过调节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变化生活

6、环境,加强防范等等,那就很可能避开疾病,而如果依然我行我素的话,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但基因检测预示疾病风险增加的话,其实并非预示疾病必然会发生。zyq 评论 基因检测 , 必然性, 疾病易感性, 风险 基 因 检 测 不 是 算 命 , 这 是 对 基 因 检 测 的 错 误 理 解2009 年 7 月 27 日 1 条评论 常常听到人们把基因检测跟算命的放在一起比较,认为基因检测就是新的“科学算命” ,这里加上科学两个字还算客气的,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基因检测的态度还是以怀疑和偏负面的为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基因检测的宣传不够科学所造成的。急功近利的销售人员们常常将基因检测当作

7、一种万能的体检工具,向客户推销,好像任何疾病通过基因检测就能一目了然一样。但当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客户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时候,对基因检测的质疑声就会随之而来。检测人员和销售人员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和窘境,仿佛“ 算命先生”的骗术被戳穿一样。其实,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对基因检测的原理不清楚,对基因检测的价值不理解所造成的。片面和夸大的宣传,无形之中就是给自己戴上了枷锁,一旦出现偏差,“算命的”就会反被算了。那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比如说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未见增加或未见明显增加,但受检客户可能已经得糖尿病好几年了。这个还需要从基因检测的根本出发来解释。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

8、多基因疾病,人体内可能有 100 条甚至更多的基因参与其中,而为了控制基因检测的成本,我们可能仅仅选择了最容易出问题的 10 条基因来检测,结果偏偏这位客户的 10 条糖尿病易感基因都是正常的,是其它未被检测的 90 条基因可能出了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客户的疾病现状出现偏差。那是不是就没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了呢?当然不是,如果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的话,那就说明至少这被检测的 10 条基因中有的基因出了问题,就应该予以重视了。打个比方,飞机上有 100 万个零部件,但每次飞机起飞前,不可能把这 100 万个零部件全部都检测一遍,而是选择一些容易出问题的部件进行检测,

9、这样的话,检测结果可能是正常的,但飞机实际上已经有了安全隐患,最近掉下来的法航客机,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但这并不是说飞行前的例行检查是没用的,尽管它不能预测所有的风险。那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等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降低到大家都能承受的时候,届时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张基因芯片,记录了自己全身 3 万条基因的序列信息,也就相当于拥有了飞机 100 万个零件的基本参数。这个大概需要 35 年的时间。但别忘了,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科学家们必须已经全部破解了这3 万条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到那时候,这个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这个大概需要 50 年,甚至 100 年的时间。问题是,你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吗?zyq

10、 评论 基因, 基因检测, 基因芯片, 算命 坚 持 是 需 要 勇 气 的2009 年 7 月 19 日 没有评论 今年中国的股票市场真的不错,在全球经济还在底部挣扎的时候,中国的 A 股市场却一路高歌猛进,从年初的 1800 多点的低位,反弹了将近一倍有余,不少看对方向、赌对趋势的投资人大多赚得是盆满钵满,但也有许多股民朋友们反弹中途就仓促下马,早早地减仓或清仓了。翻翻大多数股票的 K 线图,不难发现,很多中小市值的股票都已经翻了 3 倍或 4 倍,再看看自己手中的股票,能坚持从底部一直持有到现在的真是少之又少,寥寥无几。尽管也赚钱了,但还是有一种莫名的后悔积压在心头。年中盘点一下,发现从

11、自己手中放跑的牛股少说也有数 10 支了,通常是有了 10或者 20的涨幅,就无法坚持,最后反而放弃了后面 300甚至 400的涨幅,真是得不偿失啊。如果能有几个早知道,恐怕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但早怎么可能知道呢(除非有针对股市的基因检测了)。所以,看准了就应该坚持,而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有原则的坚持,更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否则巴菲特也就不会被视为股神了。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基因检测这个行业。从长远来看,这绝对应该是一个大牛股,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生而就为了健康,投资也好,工作也好,健康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头等大事。有人做个一个形象的比喻,

12、健康是 1,其他的都是 1 后面的 0,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 0 也无济于事。于是乎就诞生了很多以健康为主体诉求的行业,比如制药行业、保健品行业、诊断行业、医疗行业等等等等。生物经济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健康这个大主题,比如生物制药、生物诊断、组织工程、干细胞等等。随着人类对自身及生命科学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基因、DNA 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发现和规律也正在不断地被应用到促进人类健康发展这个大行业中。基因检测,作为生物经济中的一个分支,当然也不例外。当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由于人类染色体上一些微小的碱基变化所导致的时候,具有明锐嗅觉的商人们都会眼前一亮,如果能通过检测这些微

13、小的差异,来判断人类表观遗传学上的差异,例如疾病的遗传风险、个性化用药差异等等,那应该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于是就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紧接着来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行业饱和。但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未必能坚持到最后。我认为,一个伟大的商业机会的发展是需要慢慢培育的,尽管互联网经济下创造了很多一夜暴富的模式,但这样的好事未必人人都轮得到,与其守株待兔,异想天开,不如脚踏实地地去谋发展。这就如同在一个没人穿鞋的市场上推销鞋子一样,虽然市场看上去很大,很美,但人们其实并不会一下子意识到穿鞋所能够带给他们的好处,这个好处就需要时间慢慢去体会和比较,只有经历过一段培育期之后,市场才会急剧爆发,而显然这段培

14、育期可能是一个极其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恰恰光明也就隐藏在煎熬过后,股票经过平台期、洗盘期后快速拉升时所带来的重生的快感也只有经历过真正煎熬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而现在的基因检测行业,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培育期,在这个时期里,人们经历的更多的是黑暗和痛苦,收获的是迷茫和彷徨,考验的是勇气和意志。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涅槃又怎能获得重生。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环境,遵循着达尔文的进化论,让一批又一批摇摆者、动摇者,死在离成功还有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坚持,还是放弃?说服自己千万不要成为黎明前的倒下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zyq 评论 基因检测 , 股票, 达尔

15、文 平 价 的 高 端2009 年 7 月 15 日 没有评论 基因检测到底应该走怎样的市场路线?是走金字塔人群的高端路线,还是走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平价路线?我们上海优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基因检测所带来的实惠。如前所述,按照目前的科技力量来说,基因本天承,无法修改之,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基因的排列组合顺序就被定格,伴随终生。基因自主发生改变的几率非常低,几乎可以被忽略,因此如果有办法能在出生的时候,就把人身上全部基因都检测一遍,那就可以做到一劳永逸(一次检测,终身受益),但这样的好事显然不

16、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能得到。这样的检测叫做全基因组扫描,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做过这种检测的人,不超过 10 个,而且代价不菲,从几百万美元到几十万欧元不等。因此,做一次全基因组扫描,绝对是够高端的消费,甚至成为“富人”的专利和象征(就如同太空旅游一样)。但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可不一定这样认为,科技不能光为富人阶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同样享有健康的权利。因此,为了让高端的全基因组技术能够迅速的平民化,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每天都在不断做出努力(当然也包括我们上海优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全体同事),改进后的技术,有望将全基因组扫描的成本降到 1000 美金,甚至 1000 人民币,届时人人拥有一张基因芯片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国内的基因检测消费市场,因为很多不当商业环节的存在,甚至还有一些不法的传销模式,使基因检测成为了富人阶层的“专利”,高昂的检测价格阻挡了一大批渴望获知和了解自身基因状况或遗传状况的人群,甚至成为不少人暴富、敛财的工具。这样一个被贴上“高端” 符号的产品,看起来离我们老百姓太遥远,有点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