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84228 上传时间:2017-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年_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页 共5页 中国冶金报/2008年/12月/18日/第T19版 耐材 30年,与钢铁工业携手前行 中国耐火材料工业改革发展30年回眸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 田学光 徐殿利 陈建雄 耐火材料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建材、有色、化工、机械、电力等高温工业生产过程中,是高温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高温工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追溯历史,我国耐火材料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始制造并首先应用于陶瓷工业,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与其他工业一样,一直处于落后状态。1949年,全国耐火材

2、料生产总量仅7.4万吨,冶金工业所需耐火材料,甚至连一般锅炉用耐火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建国初期,国家投资近亿元改建了唐钢、太钢、鞍钢等钢铁企业的一批耐火厂,全国耐火材料生产总量达101万吨,生产出了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高铝砖、镁铝砖等一批新产品,改变了我国耐火材料产品品种单一的局面。以此为标志,耐火材料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行列。从“二五”开局到1978年的20年期间,为满足高温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先后投资近10亿元陆续新建一批耐火材料厂,全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产量持续增长,1978年达4

3、87万吨,耐材制品的质量和品种结构也得到提高和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从半封闭状态转向行业开放,从小生产状态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实现了从数量型向品种质量型的转变,逐渐走上了依靠技术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企业综合素质、耐材品种质量、科技效益和生产规模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观念的更新为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创新和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以上世纪80年代初宝钢耐火材料国产化为契机,中国耐火材料工业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移植、创新,不仅具备了向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套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耐材的能力,还能保证大直径水泥窑、浮法玻璃生产线

4、等其他高温工业所需特种耐火材料的供应,实现了耐火材料工业质的飞跃。据统计,我国目前规模以上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已有2000家,形成了完整的耐火材料工业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在世界耐火材料行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目前耐火材料工业所生产的品种和总量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高温工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耐火制品的出口量也逐年递增,市场遍及东南亚多国和美洲、欧盟以及俄罗斯等150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转换机制,着力自主创新,促进了耐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耐材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研发的自主

5、创新,加快了耐材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增强了中国耐材工业在世界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1改革开放促进耐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初期的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虽已自成体系,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半封闭状态。国有企业一统天下,耐材生产统购统销,整个行业以产品经济模式为主,产品单一,工艺流程僵化,呈现的是分散的、传统的小生产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影响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产业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 第2页 共5页 优化,不断升级,发生了显著变化。回顾过去的30年,耐火材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6、升级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国有耐火材料企业(主要是国有商品厂和钢铁企业的二级厂),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共存的双轨制条件下,一方面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大力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另一方面,狠抓企业整顿,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成了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生产型的转变。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利税率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在拥有丰富的耐火原料资源的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许多乡镇企业利用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新建(或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这些乡镇(集体)耐火材

7、料企业,尽管生产工艺和装备较落后,生产条件简单,但经营机制活,应变能力强。它们的加盟,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给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促进了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客观需求,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些耐材企业分别与外商组建合资公司,联营开发新产品,山东六家耐火材料厂(矿)整合组建了山东耐火原材料公司,秦皇岛耐火厂更是打破行业界限,与该市浮法玻璃公司进行了整合。为了优化组织结构,原属大型钢铁企业二级厂的耐火材

8、料厂相继从主体剥离,组建了在生产经营上拥有相对独立地位、具备法人(委托)资格的耐火材料公司。在此期间,我国河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民营耐火材料企业也顺应改革形势发展的浪潮,纷纷涌现。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耐火材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行业顺利实现了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耐材行业积极应对入世挑战,适时把握入世机遇,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冶金、建材、有色等高温工业高速增长的影响拉动下,产业结构调整又有新的进展。近年来,一些耐材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整合,推进了耐

9、火材料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还有一批优势企业,应对我国耐材工业不断快速扩张、经济增长粗放的实际,在保证耐材产品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拓展行业的发展空间,打破耐材生产一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非耐比”,努力开拓资源综合利用空间,向建材、化工、镁合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寻找我国耐材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推进了我国耐火材料产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提高了耐材行业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了耐材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改革开放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钢铁、化工、水泥等一批引进项目所需耐材的逐步国产化为契机,我国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品种结构

10、出现了质的飞跃。 在耐火原料方面,国内企业开发出菱镁石、轻烧、细磨高压压球再烧的“二步煅烧”新工艺,通过中间试验,生产出氧化镁98%,体积密度达3.3克/立方厘米的高纯镁砂,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制备氮化硅新工艺,提出了闪速燃烧氮化制备氮化硅及氮化硅铁的新理论,生产的氮化硅和氮化硅铁具有成本低、质量优的特点,在新型优质耐火材料研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超高温竖窑快速烧结,成功的生产出A120399.2%、钢玉相含量95%、含有较多晶间和晶内封闭气孔的烧结刚玉,其理化性能及显微结构特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在高炉长寿方面,有关企业以刚玉为主原料,采用微气孔结构的特殊工艺研制的高炉陶瓷杯

11、用微孔刚玉砖,解决了抗碱侵蚀性、抗炉渣侵蚀性和微气孔三个技术关键;自主研发的赛隆结合刚玉产品,成功应用于宝钢COREX-C3000装置,打破了国外产品在COREX熔融炉用耐火材料的垄断地位;Si3N4高炉铁沟料和Si3M4复合高炉喷补料先后问世,对炼铁高炉的维护和使用寿命的延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型高性能大型高炉用无水泡泥在使用性能上克服了传统产品的缺 第3页 共5页 陷,在满足大型高炉冶炼及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提高。 改革开放前,我国炼钢转炉炉龄一直很低,随着宝钢引进项目所需耐火材料的逐步国产化,我国通过引进吸收后创新研发的镁碳砖问世,使转炉炉龄大幅提高,到2003年转炉平均炉龄467

12、4炉,同时溅渣护炉技术的推广使转炉炉龄的世界纪录不断刷新,全国已有20家重点企业转炉的炉龄突破万炉大关。如武钢耐火公司研制生产的镁碳砖,1999年8月在武钢二炼钢厂2号转炉创下了15208炉的顶底复吹炉龄纪录,2002年12月以29942炉刷新了世界纪录,2003年3月在武钢二炼钢1号转炉又创下了30368炉的最新世界纪录。 在高效连铸方面,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包透气上水口,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被国家认定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他们采用板状刚玉、氧化锆、碳化硅等为原料研制的不烧优质滑板,具有扩孔小、抗氧化性能好、耐热震性好的特点。 在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应用方面,近年来我

13、国不乏亮点和特色。如铁水包工作衬已越来越多地由砖衬改为整体浇注,使用寿命达1000次左右;混铁炉工作衬采用了全部或部分整体浇注取代砖衬的形式,使用寿命长达3年左右;鱼雷罐采用湿式喷射修补,寿命提高25%以上,为提高施工效率和避免极端气候的干扰,钢包也采用了浇注料预制件做工作衬;铁水包、钢包、中间包等的背衬采用体积密度为1.6克/立方厘米2.2克/立方厘米的高强、低收缩的半轻质浇注料以减少热损失。大型和异型浇注料预制件的应用日益增多并出口国外,如加热炉烧嘴、烟道砖、锚固砖、高炉风口组合砖等等,均采用浇注料预制件。浇注料预制件的制备,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耐火材料成型方法。 3改革开放加快工艺装备更新换

14、代的步伐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耐材行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如破碎混碾工艺线,国外已采用变速反击破碎机、超细粉碎磨机及高速混合机,而我国仍在使用轮碾机、球磨机和湿碾机;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成型工艺线都是100吨、160吨、260吨及300吨以下小吨位的摩擦压力机,手动操作、安全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且质量也难控制,而国外当时已多采用400吨以上大吨位压砖机(包括液压式、杠杆式、摩擦式),更先进的还采用了液压机,复合式压砖机以及生产碳结合材料的真空压砖机,同时有的压砖机还配有计算机自动控制加压程序及外形尺寸、单重控制。 显而易见的差距,是长期封闭、传统的经济体

15、制的产物,唯有改革,唯有大胆引进,努力消化、吸收、移植、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差距。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在生产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完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五”期间,国家投资近10亿元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为宝钢配套的上海第二耐火厂从1983年开始改扩建,建设了镁白云石生产线、滑动水口等6条生产线和配套工程,从日本引进了750吨复合压砖机、自动称量车、加热混练机、高压油浸装置、自动码砖机、机械手和82米超高温隧道窑等设备36台套。1985年1990年,围绕宝钢建设,原辽宁镁矿公司引进了超高温重油竖窑,从德国引进了悬浮炉、超细

16、磨机、高压压球机等装备、新建了五万吨高纯镁砂生产线。我国有关耐材企业从日本引进3000吨全自动液压机、机械手、混砂机,从德国引进2200吨全自动液压机,这些设备的加盟使我国耐材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八五”期间,国家把优质合成镁钙砂和合成优质镁钙碳系列耐火制品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建各种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产线15条,先后研制出与之配套的大吨位(最大1600吨)抽真空双面加压摩擦机、强力混砂机等先进设备,改造了1000吨摩擦压砖机,消化吸收研制了750吨复合压砖机、用于大型薄板坯和特异型制品的加压振动成型机及三相铁磁分离器等。这些装备的引进、消化、改造和研制,以及在耐火材料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使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耐材产品生产装备实现了国产化,部分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耐材工业的总体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4页 共5页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装备水平又在不断升级。近几年,一些耐材生产集中的地区,在节能减排、环保综合治理中,在大力拆除落后倒焰窑的同时(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