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7940441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山湖区郝官小学农村小学思想偏移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试课题研究专项资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罗泽琴 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可以助人成功,而坏习惯则可能毁掉人生,正因为如此,美国教育专家斯特娜夫人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

2、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成败。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习惯,如何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敏锐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一、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环境。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有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环境,所谓立体化,是指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机结合。从家庭来讲,家庭所有成员要观点一致,言行一致。常有这种现象,父母要求孩子如何养成良好习惯,而祖父母却庇护甚至放纵,其结果可想而知。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途径

3、。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学生的良好习惯则难以养成。比如,学校为了养成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布置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父母怕孩子受累,则越俎代庖,这岂不是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力量?至于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对孩子的习惯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孟母择邻而处的故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良好习惯教育。只有多方配合,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明白道理。 学生年龄小,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曲直”,容易造成思想和行为的迷误和偏移。而学校教育就好比指引学生思想的“指南针”,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入正确的轨

4、道。我们在训练中力避单一的说教,而要采用形形色色的方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道德认识,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出黑板报和思想品德课等多种渠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及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行为目标。譬如,教师看到低年级学生随地吐痰,不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便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读出一封信,信中用拟人的手法,叙述着别人吐出痰后,小病菌是怎样一步步跑到另外一个人身体中,又是怎样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这样,原本抽象理论的道理便变得十分浅显易懂,学生颇有兴趣地学习了“不随地吐痰”

5、的行为规范,明确了养成“不随地吐痰”这一良好习惯的好处及重要性。三、榜样的表率作用是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向导。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的行为对儿童品德形成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做的常常要比他们对儿童说的起着更大的影响作用。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儿童领会他们看到的变化要比领会他们听到的更快更好。小学生爱模仿,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是学生模仿最多的对象,所以要求学生遵守的规范,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还有爱受表扬,积极向上心理,他们敬佩英雄人物,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先进典型。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经常宣传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以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在班上教师以“看谁

6、红花多”的形式,按周为表现好的同学戴红花。还有,在班上由学生推行一些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当“每日值日生”,让同学们了解榜样,以便榜样形象能起导向作用,同时对榜样自身也是一个鞭策。四、关怀和信任也是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保障。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容易犯错误,也容易改正错误。我们说没有差生,只有暂时掉队有待迎头赶上的后进生就是这个道理,而后进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犯过错误,多多少少有点不安,担心冷落,需要温暖,想方设法寻找改正的机会,弄不好也可能作好破罐子破摔的准备。根据后进生的心理,我们特别注重“关怀”和“信任”的工作原则,以此作为行为规范训练的重要一环。有一位学生,总是爱撒

7、谎。作业没完成,就说是本子丢了;旷课不上学,对家长就说学校放假,对教师说是生病;每次测验练习卷未待家长过目,他就撕个粉碎,说是被他弟弟撕掉。总之,这个学生把说谎当作习以为常的事,刚开始,我严厉批评了他,可谁知他毫不悔改,仍然爱撒谎。我就想,可能是教育他的方法不对头吧,于是,我采取另一种方法。我先从学习上关心他,每次上完课,我都要问问他有没有听不懂的内容,帮他补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学生原先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学习上有困难,他尝不到学习带给他的乐趣,所以以本子丢了为借口,逃避完成作业。了解这些情况,我每天放学后,都坚持辅导他完成作业。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作业基本也能按时完成,而

8、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这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说谎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课余时间,我还经常给他讲故事,例如,狼和小孩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懂得撒谎的危害性,我还给他讲牛顿、列宁做错事敢于承认错误的故事,为该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只要他能改掉说谎的不良习惯,做个诚实的孩子,大家还是喜欢他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还联系了他的家长,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他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被家长打,甚至罚跪,我便与家长商量教育他的方法,劝说家长应以爱和关怀、信任为主,切不可用蛮横的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孩子怕挨打受罚的焦虑心理,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该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关心、信任下,经过努力,终于改掉了说谎的不良习惯。 总之,教育就在于引导人们自觉地去做事情。德育工作不仅是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更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让广大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主动,由他很变自律,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教师只有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就是规范教育的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为之不懈地求索。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