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743407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 春 汉 本学号:081160379姓名:岳 梅目录摘要 1关键词1清新明丽 哀怨淡雅 2沉郁感伤 凄凉哀婉 5参考文献 11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关键词】:词风 明丽 沉郁 遭遇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

2、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李 清 照 的 一 生 以 南 宋 高 宗 建 炎 元 年 为 界 , 可 分 为 前 后 两 个 时 期 ,她 的 词 作 也 随 着 她 生 活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着 。 南 渡 前 , 其 作 品 主 要 是 对 大自 然 的 描 绘 , 对 真 挚 爱 情 的 抒 发 , 词 风 清 新 明 丽 , 意 境 优 美 , 略 带 哀婉 淡 雅 的

3、相 思 ; 南 渡 后 , 伤 于 自 己 的 身 世 和 失 去 的 幸 福 , 又 面 临 着 民族 的 灾 难 , 故 而 其 伤 时 感 世 , 悼 亡 思 乡 , 风 格 “沉 郁 感 伤 ” , 然 而不 论 是 清 丽 明 快 亦 或 沉 重 忧 虑 , 这 都 与 其 身 世 遭 遇 及 个 人 的 性 格 命 运 2有 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

4、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然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

5、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3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

6、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一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父母之意,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万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一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给李清照的妙笔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请看这首减字花木兰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霞彤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赵明

7、诚负笈远游。此时她的词充满离愁别绪。有词为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4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读罢此词,淡淡的凄凉袭上心头。红花残时,秋凉席也凉;独坐小船,凭舷眺望,看鸿雁是否带来家信。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远在异地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思夫之情挥之不去,这首词不像如梦令那样欢快,显得凝重,流露着淡淡的哀愁。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情还体现在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8、这首词是作者早期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写的,它通过悲伤分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笼罩在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气: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五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人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倒是“愁” 、 “凉”二字。深秋的节侯、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相对来说,她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

9、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而对单调的生活,使不禁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5但这前期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就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思想表现。总的说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形成了两种风格,第一种风格因未婚流连于自然及婚后的甜密往往呈现出明朗轻快;第二种风格因婚后分别产生相思之苦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就是其南渡之前的总体词风导向了。二、沉郁感伤 、凄凉哀婉宋王朝经过 167 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本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饮二宗,赵宋王朝于公元 1127 年匆

10、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的知府,不想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作战,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脱逃而羞愧。赵明诚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鱼水之合。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而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丈夫在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此时的李清照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婉约派的代表了,掷地6有声的言语让堂堂七尺男儿都为之汗颜,的确柔弱之中阳刚之气凸显得十足,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好景不长,赵明诚急病身亡,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失家之后的李清照便开始了她后半生的凄风苦雨般生活。第一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

12、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对李清照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同时他还想支配她的自由。当李清照发现二个人志趣大异,同床异梦时,她以超常的勇气和胆识快刀斩乱麻,在短短两个月内甩掉了张汝舟这个包伏。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一次极其危险的实验,是指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能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感幸,

13、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性,苦其心。于是就把7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狼,以破釜沉舟的胆子做好了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的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不令她沮丧,不让她产生一种孤独的凄凉呢?于是对赵明诚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便汇集在声声慢之中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14、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城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前三句可以说把一个生长于贵族之家,中经丧乱,家破夫亡,如今过着飘零生活的词人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愁未消,新愁又起。传递书信的鸿雁不能带来她家乡的书信,寄信的人己与世长辞,家破之悲,国亡之恨,夫亡之苦,一齐涌上心头,最后归结到一个“愁”字作总写。此外,还有浣溪沙 、 好事近 、 南歌子 、 临江仙等都是她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一颗深受伤害的孤独的心情,表现了哀婉凄凉的词风。丧夫之后的李清照身心颠沛流

15、离,四处逃亡。可是在那时,国已不国,君也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8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子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遣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16、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公元 1133 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金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昌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者,父母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感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僬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在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