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47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历史科试卷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60分)1.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商周时期的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牧野之战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按照公元纪年法来看,1046年比1000要大,还是公元前的计算方式,所以它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46年比50小,但因为是公元前,所以是下半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

2、政治制度周代的建立【名师点睛】公元纪年法是按照基督教中耶稣的诞生之日作为公元元年,发生在这一年之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后,一般省略为公元,发生在这之前的称之为公园前。公元前的时间按照顺序来排,数字就比元数少了1,也就是说1000年是公元11世纪。上下半叶按照和五十的大小去比较,比五十小就是下半叶,反之就是下半叶。公元前在元数上与公元后没区别,但是上下半叶正好相反。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

3、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3.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禅让制于夏启时期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周代不可能实行禅让制,故错误。图中显示西周时期分封制度,按照血缘关系维系,官员按照世袭继承原则产生,符合题意,故选D。4.

4、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答案】B【解析】根据“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可知,射礼有利于明确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5.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

5、“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 宗祛嫡庶关系确立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答案】C【解析】“宗”代表着祖先,它的数量增多表明对祖先更为重视,“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说明对人的重视程度更大,因此本题选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祭祀仪式的问题;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与嫡庶尊卑的问题;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天人合一医德内容。6.在西周的文字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均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

6、映了先秦时期A.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B.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C.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关系的纽带D.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缓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 “冗”,称东部民族为“夷”,由“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各国自认是同一种族华夏族,故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A项正确。B项中的“共识”材料没有体现,且材料无关“国家统一”的信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成为维系政治关系的纽带,而是强调先秦时期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缓和,而是强调先秦时期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7、,排除D。7.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C.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拥戴周王为天下共主,和秦朝时期“君主”具有相同的含义,故B项正确;等级森严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分封制下不仅君臣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故C错误;宗主具有血缘关系,郡县制没有,故D错误。8.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

8、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D. 郡县制度、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凭周”。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以后推行,故A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故B项错误。方国联盟之后是分封制,故D项错误。9.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

9、王管控。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楚“灭国设县”A. 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B. 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C.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D. 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武王处于春秋时期,此时的战争是争霸战争,故A项错误;楚国“灭国设县”,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这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故B项正确;秦朝郡县制的推广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D项错误。10.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农具B. 礼器C. 食具D. 货币【答案】B【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

10、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青铜器比较稀缺,很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食具不可能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

11、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1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 家族和睦B. 等级秩序C. 贵族世袭D. 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

12、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12.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D.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统一之后统一了货币的铸造权,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故C项正确。铸造工艺

13、影响不是统一货币的深远影响,故A项错误。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和样式属于形式,并不是统一铸造钱币的重大意义,故B和D项错误。13.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 分封之制B. 郡县之制C. 郡国并行D. 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白它讲述的内容,这段话其实是王夫之的封建论中的一部分,意思是关于封建和郡县之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前一句主要是论述“封建”,也就是分封制。与分封制相对应的就是封建社会的郡县制,是说郡县制度实行了两千年也没有人能更改,因此空白处最恰当的就是郡县之制,因此选择B选项

14、。点睛:古文中出现的“封建”往往都指的是分封制,因为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因此是西周分封制的代表。而封建代表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在近代以后的事情,因此不要被干扰。在古代对封建和郡县研究比较多的是柳宗元,王安石和王夫之。这三个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经常被引用。14.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郡太守乎”来看,说明汉代重视地方官吏在维护统治和国家治理中

15、的作用,体现出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A. 正史记述更具权威B. 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C. 史料考证的复杂性D. 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出的是一种历史考据时候的矛盾问题,历史记载和历史考据之间往往会出现复杂性,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判断谁对谁错,无法得出谁更具权威;D选项错误,历史记载着明确的时间,我们还是要以此为标准。16.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