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52594 上传时间:2017-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中学大面积转化“后进生”教育的对策结题报告王德林一、课题的选题背景1.重点中学发展的需要: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后,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不论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打破数学分化瓶颈,探索分化成因及对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学生自身的需要:导致学生数学分化的众多因素中,例如智力因素、社会影响、家庭因素等都是教师不可控制变量,而教师的主阵地是学校、课堂;研究表明导致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而从小学到初中影响学生数学分化的因素中积淀最深的主因,也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初高中衔接,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

2、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由网上查资料确定后进生的类型为:智力型、动力型、学习不得法型和外因导致型。(1)智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这些学生有一部分属遗传因素造成的智力有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小学初中学习和家庭教育的各种原因,造成基础学力欠缺,而导致智力发展跟不上正常要求。(2)动力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由于学习动机和意志、情感等方面原因出现偏常而引起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鹜远,眼高手

3、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差,学习过度焦虑。(3)学习不得法型后进生。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取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很难得到学习上的成功。(4)外因导致型后进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的疾病,家庭的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出现困难,

4、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关系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主要特征是厌学或不能坚持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作,好疲劳,懒散,有的带有思想品德作风上的不良倾向,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新课程的实施,将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势必引发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而教师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使“后进生”转化的对策是,如何把导致学生分化的三个主因变量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其正向迁移,探讨“导学探究式”

5、数学教学新模式。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本课题重点中学“后进生”的转化教育的思考与策略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后进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对“后进生”形成的影响;

6、(2)后进生转化的对策是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把研究变量确定为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把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索大面积转化后进生的策略。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根据网络资料表明影响一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 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 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

7、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3.“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5,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四、课题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经过

8、统计整理与分析,了解原因、回答既定问题。前后座谈调查了 600 多名学生,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思想。(2)行动研究法:我们利用教学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可行性,前后共有 16 个班,实践了“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参研班级从高一到高三,锻炼了一批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生。(3)文献资料法;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五、课题的人员分工王德林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赵凤岐,孙秀领、张中尧负责指导,曹云霄,杜海英,张朵,孙建波负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研究,张曼熟,贾爽,赵响,孙立坦,王芝负责意志品质的研究,娄成信,孟焕义,冯少文负责收集材料。冯帅赵响负责问卷调查。六、课题的研究

9、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后进生”转化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后进生”形成的主因变量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意志品质及“导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1)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小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并注意高初中衔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磨练其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使研究变量正向迁移;把课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控制、课后教学反思评

10、价有机结合起来。(2)首先设计出导学学案,抓住学生背景知识与新知识结合点,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线,自主学习为手段自觉完成知识建构;设计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情景材料,训练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逻辑性问题,磨练意志品质的开放性问题,例如再现性训练题组、诊断性训练题组、探索性训练题组等;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延伸,为提高课堂效益,增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提供保障。(3)课堂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

11、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把问题情景化,采取设问、质疑、点拨等方法教师诱思,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设计探究的方向和路线进而得出最终结果,师生相互探讨寻找最佳路线和方法;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扩大探究问题容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尝试

12、建构学生学习“分层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要素分层,语言能力、符号应用、书面表达、阅读思考、反应机敏度、探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评价时空分层,课前准备、课堂状态、课后归纳、课外活动等;评价主体分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它科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等;评价形式分层,笔试测验、专题作业、面试与辩论、问卷调查等;从而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形成学生学习轨迹变化数据库;这样形成立体评价网络,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七、课题的研究过程1、课题立项阶段(2005.12-2006.1)2005 年 12 月我们根据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

13、结合我小实际情况,确定“关于重点中学“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思考与对策“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于 2006 年 1 月课题组成立后,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的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2 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地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每月开展 1 次专题研讨,确保课题实验研究顺利。2、研究阶段(2006.1-2006.12)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现状,我们首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达成共识,本组成员一致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分层,采用了分层教学模式,使后进生有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分层教学实践

14、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感到自己很受轻视,心里有了一定的负担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还应当继续探讨。在 2006 年 3 月,我们课题组成员改进了教学模式,采用了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前、课中、课后三时段有机结合。课前,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习动机,为课中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课中教学精心设问,引发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探索途径,归纳方法,解决问题;课后师生信息互相反馈,及时评价,及时强化,尊重差异,分层差异,分层要求,以求得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主要从改变“后进生”的学习习

15、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上进行研究;从改变学生的意志品质上进行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中智力因素固然起着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个人的才能要充分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方案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大纲对学生的个性及意志品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能否成才,与其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这些希望将来有所作为的莘莘学子,应首先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再次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上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

16、部动力。后进生除了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之外,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无学习动机关系到上课的成效和成绩的好坏。我们都取得了一些成果 。3、结题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很多,对我们整个课题组都有很大的提高,首先出现四个变化,两个提高。但是在 2008.9 我们又发现新高一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方面有明显的欠缺,我们课题组又开始着手研究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我们在从源头上解决后进生问题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真正的认识到用心做教育的重要性。九、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得到初步抑制。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