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538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满分 50 分 时间 90 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S32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 分,共 1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天 然气 D、乙醇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和 B、和 C、 D、和 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精 B、甲烷 C、液化气 D、氢气4、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混合而成的新型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B、其使用能

2、节约石油资源C、其使用能促进农业生产 D、其使用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5、初中物理课中有“纸锅烧水”实验,纸锅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水不支持燃烧 B、水隔绝了氧气C、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6、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焚烧落叶 B、植树、种草 C、使用清洁能源 D、汽车改用天然气7、 “火要空心” ,煤做成蜂窝状从化学原理上讲是因为A、散热快 B、有利于燃烧 C、可降低着火点 D、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8、三峡工程相当于每年燃烧 5000 万吨原煤的火电厂产生的电能,它有助于减少 a 氮化合物的排放;b 酸雨的形成;c 臭氧空洞的扩大;d 温室效应;e 白色污染A、 B、 C、 D、

3、列气体混合后遇明火不会爆炸的是A、氧气和氮气 B、氧气和氢气 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氧气10、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灯发光 B、水能发电 C、铅蓄电池放电 D、电器发热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1、某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A、是有机物 B、是碳 C、含碳元素 D、 是纯净物12、甲醚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 + 3O 2 = 2 3 的化学式为A、C 3 B、C 2 C、C 2 D、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放入青菜 B、煤气泄漏,打开门窗通风,关闭阀门C、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电 器着火,用水浇灭14、为保护我市优

4、美的环境,构建“和谐宜昌”,小强向市政府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 所需要的物质;推广使用卫生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方便居民生活;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其中可取的是:A、 B、 C、 D、15、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是一种“绿色,其原理是把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色、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以燃烧且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有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资

5、源丰富16、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中的“三” B、化学中的“三”三种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三种易燃易爆物品:面粉、煤粉、香水污染大气的三种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三种化石燃料:煤、石油、甲烷C、化学中的能量变化 D、化学中的“最”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所有燃烧反应放热碳还原氧化物放热最清洁的燃料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一类是压缩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B、燃烧天然气不是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C、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之一D、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

6、能源18、深海海底大量存在的天然气积水(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C、采煤矿井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D、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二、填空题(每空 ,共 )19、用化学符号填空:沼气的主要成分 “枝江大曲”的主要成分 乙烷的化学式:C 2烷的化学式:C 3烷的化学式为: 20、煤做成蜂窝状有利于燃烧是因为: ;木块比煤容易被引燃,说明燃烧与 有关;可燃物燃烧 还

7、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例如: 。21、通过学习,我们应能扑灭一 些简单的失火。酒精着火可以 ,油锅着火除了可以放入青菜外,还可以用 的方法。我们还要知道: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 ;还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有 、等。三、说明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1 分,其余每空 ,共 )22、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23、如 图所示,你将要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如果在烧杯内壁沾上澄清的石灰水,还可以看到 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右图是一副安全图标,贴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贴在医院的含义是 ;如果贴在加油站、油库等地方则表示 。盛放酒精的容器则应贴上易燃物质的标志,酒精燃烧

8、的化学方程式为:四、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1 分,其余每空 ,共 9 分)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实验室用 A、B 发生装置都 可以制取的同一气体是 ,用 A 装置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 B 装置还可以制取的另一种气体是 ,收集它的装置为 (填序号) ;(3)实验室常用草酸晶体加热分解的方法来制取 体,其反应原理为:=+H 2O、要想得到纯净的 须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_ _,再通过_ _才能将其它气体除去。如果仅用上述装置进行 验,存在的问题是_ _。26、酸雨的 于 5、6,它主要来自于

9、煤燃烧生成的_ _(填化学式) 。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为:,防止酸雨发生的一种方法是_ _。27、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我能在下图圆圈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 ”相连的两物质能按箭头方向转化,所填物质是不同类别的物质。(2)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1 分,其余每空 ,共 )28、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

10、象如下: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B、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C、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 ;举例说明缺少这个条件不能 燃烧: 。29、探究物质的组成:(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点燃木条,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木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a、根据实验 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b、本实验是根据 来判断木条的组成的。(2)

11、甲烷的组成也可以这样研究,它燃烧的方程式为: ;(3)对实验的讨论:明明认为木条燃烧生成了水,则木条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他的依据是 ;芳芳认为明明的观点不对,原因是: ;对于氧元素的判断,你的观点是: 。六、计算题(第 30 题 1 分,第 31 题 ,共 )30、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事故,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根据乙硫醇的化学式计算:(1)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24 克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为: 31、我国科学家对我国南海海域甲烷水合物(可燃冰 组成进行了精确的定量研究。(1)测得该甲烷水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这种甲烷水合物中 n 的值是 ,该可燃冰的化学式表示为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若有 1000 克该可燃冰充分燃烧,则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空题19、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物质种类(着火点)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等)21. 用湿抹布扑盖 、盖上锅盖 、天然气 、太阳能 、 地热能(等)三简答 严禁烟火23. 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 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H) 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