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3676113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 习题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2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等四大特征。跟作家的书面创作、书本传播相比,口头创作和传播是众人共同参与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表演队伍,并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一个不断汲取新思想的开放的意义系统。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能够建构社会记忆,成为体现社会记忆的标杆。一个人的记忆从来都不是个人的特别定制,而是产生于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个人只能在集体的、社会的框架内进行回忆。关于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曾说:“个体通过把自己置于群体的

2、位置来进行回忆,但也可以确信,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的,并且在个体记忆之中体现自身。”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当下需要而对过去的回忆。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记忆也被哈布瓦赫称作社会记忆。20世纪后期,记忆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者们不再满足于讨论集体如何决定个体的回忆,转而探讨整个社会如何记忆,并将社会记忆定义为“一个大我群体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的总和”。实际上,社会记忆不仅应当下需要而产生,也承接来自古代的经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记忆,这是保持一个民族的基本特性、维护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根基。民族认同及其稳定持久性是受制于文化记忆及

3、其组织形式的。一般来说,民族的消亡,不是有形物质的消失,而是在集体、文化层面上的遗忘。因而,维持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记忆从古代延续到当代,也参与到对当下社会记忆的建构,并呈现出当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民间文学被当代社会征用,在新时代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也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今天追述中国悠久的历史,我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是通过引用古代神话来表达的。这些神话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所讲述并被赋了新的意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宣传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正当性。这部戏曲的演出反过来影响民间口头讲述,在此后搜集整理的梁祝

4、传说各种文本中,反对包办婚姻、反抗邪恶势力、追求爱情自主成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征用民间文学故事营造共同的历史氛围,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用历史悠久的传说人物映现出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民间文学由口头性引申而来的变异性,让民间文学成为开放的知识系统。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不仅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也能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民间文学不断因应当下需要而叙说过去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古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贫弱,现代中国的革命与胜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建设成就。当代民间文学的面

5、貌,就是当代中国社会记忆的面貌。民间文学建构社会记忆的独特价值与贡献应受到更多重视,得到更多研究。(摘编自黄景春民间文学的社会记忆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民间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意义系统,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表演队伍,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B.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所以我们认为集体记忆就是社会记忆。C.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维持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对维系民族的生存活力具有积极意义。D.民间文学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这些决定了它必须由口头性转为变异性。2.对点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体先阐发社会记忆的特点、作用,再对民间文学进行论述,从一般到特殊,思维过程清晰。B.文章引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话,很明确地来论证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C.文章在谈论民间文学如何被社会征用时,既关照到了历史传承,又关照到了新时代的需求。D.文章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的事例,讨论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3.对点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忆研究不但要研究集体记忆对个体记忆的影响,还要探讨群体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B.大多时候,一个民族的消亡是在集体、文化层面上的遗忘,不是这个民族有形物质的消失。C.中国的探月

7、航天器以“嫦娥”命名,使古老的传说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D.征用民间文学故事,构建共同社会记忆,就能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方话语交流日益频繁。互动交往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接交融,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传说西方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社会,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

8、而追求平等、自由。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而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一批流浪圣人、游说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侠”“辩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游说者为了使他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游说”本质上和西方的“说服”相同。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样盛行。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墨家“名家道家多施诡辩,墨者不得不与之争”,正是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序幕。墨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中国古代名家学派的逻辑和

9、西方思辨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样具有价值。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无论是古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师,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求取功名。中西古典修辞在修辞的作用方面高度契合。鬼谷子和古希腊的高尔吉亚都认为修辞的作用是影响灵魂。“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鬼谷子认为那些懂得修辞术的人,可以控制心气的活动规律,成为精神的主人。所以鼓舞人心的语言事实上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德,比如诗歌、散文、演讲等。高尔吉亚则在其论

10、述的修辞理论框架中指出,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犹如大权在握的王公,可以通过言说操控情感、态度和行为。此外,中西古典修辞的社会功能可谓大同小异。从因能言善辩而被授予“最优秀希腊人”称号的阿喀琉斯到“即兴演讲的发明者”高尔吉亚,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屈完面折齐师、王孙止楚问鼎到触龙说赵太后等历史故事,我们看到了修辞在解决冲突和争端时的作用。在战乱迭起的时代,说服、论辩作为治国之术和战争同样重要,掌握修辞技巧,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综上所述,中西古典修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诸子百家的争芳斗艳铸造了中华文明光辉的一页,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共同惠泽人类的世世代代。修辞在

11、人类社会具备共同性质:以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更新人类观念和思想。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有的国家企图阻止全球化进程,各国利益和价值分歧越发尖锐,世界权力格局发生变动。何去何从,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要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提高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摘编自郑珺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西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所以古希腊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城邦,通过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B.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春秋战国

12、时期的名流按高低等级分为儒、侠、辩者、方士等六类,他们是当时穿梭在各国的流浪圣人、游说者。C.孟子喜欢辩论,儒墨之辩在春秋战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墨辩理论、名家的逻辑不逊于同时代的西方,这表明轴心时代的中国论辩风盛行。D.中国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古希腊的哲辩师依靠演说成为文化英雄,这说明论辩术是中西方那个时代成功的要素之一。5.对点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主要从修辞的功用的角度进行论证,几个角度层层递进。B.文章引用刘勰著作里的语句,论证中国古代的“游说”和西方的“说服”本质相同的观点。C.文章将中西方修辞进行比较,得

13、出两者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D.文章末段提到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力量以及国家话语权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指向和意义。6.对点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说服他人、以理服人的修辞能力密切相关。B.中国古代的鬼谷子和古希腊的高尔吉亚都重视修辞的作用,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C.修辞在人类社会具有用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等共同性质,而当今世界表现出空前的激荡和分化,修辞可以发挥其作用。D.从吕相绝秦、子产献捷等历史故事中,可以看出修

14、辞具有解决冲突和争端的作用,在战乱时代掌握修辞技巧,或许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专题突破练2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证题)1.C解析A项,因果颠倒;B项,“集体记忆就是社会记忆”说法绝对,这只是哈布瓦赫的观点,从后文看,“社会记忆”有新的内涵;D项,因果颠倒,应是由口头性转为变异性决定了它承载文化记忆和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2.D解析“讨论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错,是为了论证民间传说可以映现当代的社会价值观。3.D解析“就能”说法绝对。4.C解析A项,强加因果,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按高低等级”无中生有。D项,“苏秦和张仪因互相争辩而被封官”与原文不符,苏秦是劝说六国联合抗秦,张仪是劝说秦王、离间六国。5.A解析“几个角度层层递进”有误。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修辞的不同功用,其逻辑关系是并列的。6.B解析“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同时也具有美德,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的人情感丰富”错。鬼谷子认为,懂得修辞的人,用鼓舞人心的语言可以激发美德,“懂得修辞”与“具有美德”可以不是同一人,也不构成正比关系。高尔吉亚认为,掌握修辞可以控制情感,其所控制的情感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情感丰富”于文无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