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3675225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评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评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评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评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评价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评价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励、反馈与调整。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课堂评价的主流方式。但是,反思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却有一些异化现象的存在:有狭隘的消极评价,有放纵的积极评价,有迫不及待过早评价,也有透过这些极端的评价现象,我不断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下面,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谈谈自己看法。案例1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内

2、容为小数的性质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5。师:这是一个什么数? 生1:一位数。(教师面无表情) 生2:整数。(教师露出了笑容) 接着教师在5的下面又写了一个50。 师: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3:50比5多了一个0。(教师一脸不高兴,并说) 师:我再叫一个说得好一点的同学来说。 生4:50比5是扩大了10倍。(教师又笑了,这是她预设中的标准答案) 反思:尊重多元智能,构建“分层多维”的评价标准。 在案例1中,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教师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就显得不高兴和不屑一顾。其实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开放的,并没有统一的标

3、准答案,生1和生3的回答也并没有出错,只不过不是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罢了。学生不同的回答只是体现了他们本身的智能结构不同而已。加德纳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该被列为智能。从种类上讲,智能的种类又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我意识)、自然观察等8种智能。可惜上面的教师并不知道“智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智能,却并不一定有着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并且每一种智能都有同等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同等地看待和发展每一种智能。我们不能轻易就否定学生,而应

4、进行“分层多维”的评价。下面的案例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案例2 出示了一组几何图形,判断下面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应该也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说一说。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我沿着高把它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成重合。 老师特意走过去,跟她握着手说:“我想和你握一下手,握手并不代表我赞同你的意见,而是因为你为课堂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 生3:我也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不以能剪开来! 师:你的发言中有闪光点,但是也有一点小问题。你的意思是我们讨论的是这个平行四边形,而不是改装后的其它图形。 老师在评价方面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我们不是不能否定学生,而是评价时要体现个性。在对学生作出否定评价的同时,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发掘,发掘出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加以肯定。这样,我们就能在评价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的台阶,把我们常说的“让学生体面的坐下去!”落到实处。这样的评价也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思想,富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受到了辩证思想的熏陶。案例3 师:把一张圆形纸片分

6、成两份,其中一份占这张纸的1/2。这句话对吗?学生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意见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这时,同学生把目光集中到老师身上。 师:其实这句话是错的。因为 反思:延伸探索空间,应用“延迟评价”策略 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独揽了评价的大权,并且过早了地作出了评价与完整的阐述,剥夺了学生的探索空间。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原理,该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