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156472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寂寥( lio )盛气凌人 (lng) 班驳 ( bn ) 宽敞( chng )B 伶仃 (dng) 人情事故 ( sh) 迸裂 ( bng ) 绚丽 ( xun )C 清澈 ( ch ) 隐匿 ( n ) 劳碌 ( l ) 嘹亮 ( lio ) D 竹箬 ( ru ) 颀长( q ) 抽泣 ( q ) 含辛如苦 ( r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

2、,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 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 通过这次植树劳动,使我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B 目前,各地中小学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C 思想内容健康,是衡量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D 中小学校长长期必须派出巡警维护治安,防止不法分子借机作案。4、下面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 ) (2 分)A 风筝的作者是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C 春的作者是老舍,当代散文家、语言教育家D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

3、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5、走近名著:(2 分)A 阿瘳沙是 (作者)的作品 中的主人公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侮辱和折磨,但最终变得坚强乐观,这与身边的人善意正确的指导分不开的。6、诗文填空(12 分)(1)君问归期未有期, 。(2)杨子江头杨柳春,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 ,寒梅著花未。(5)海内存如已, 。(6) ,禅房花木深。(7)我寄愁心与明月, 。(8)水何澹澹, 。(9) 论语六则中辩证对待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10) 望岳中充分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名句是。7、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 这首诗是王安石登上飞来峰

4、,根据自己见闻感受所写B 这首诗的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C 这首诗中“浮云”用来比喻消极的事物D 作者此时写虽有成大事业的心胸,但他的心境是消极的8、综合实践。 (4 分)今年 6 月 5 日是第 38 个“世界环境日” ,其主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力量。一个同学以“手抄报”形式参与这一主题活动。下面是他创办“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家园”手抄报搜集的资料,他准备将这些材料安排在第一版,请你帮忙整理。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 60 亿,快速增长的人口无节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种生物资源,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就地

5、保护是指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森林的过量开采、草地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物种。重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敌人。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入侵物种繁殖的自然天敌,外来物种就会迅速蔓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资源,导致当地物种退化、灭绝。环境的严重污染,如温室效应增强、厄尔尼诺现象、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1)表明物种走向灭绝原因的材料有:(写序号) (2 分)(2)概括

6、其余序号所涉及的内容。 (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二、阅读理解(60 分)(一)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6 分)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字(4 分)(1)自非亭午夜分( ) (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

7、味( ) (4)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 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描写水湍急, 三峡一文中一句与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赤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4、解释加点字(2 分)(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6、翻译句子(2 分)暮而果大亡其财6、怕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分)(二) 父亲林贤治一个大小半尺的原木相框摆放在书桌的上端。十五年了。由于室内靠近阳台,灰尘很大,每隔一段时日都得扯一块棉花擦拭一次;不然,里

8、面的面影和衣 shn 很快就给弄模糊了。这是朋友为晚年的父亲拍的一帧侧身照。父亲身后的院子,那砖墙,小铁桶,孩子种的花草,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如果说院子是一个小小王国,那么父亲就是那里的英明的君王。他以天生的仁爱赢得儿女们的尊敬,以他的勤勉和能力,给王国带来了稳定、丰足与和平。作为一个乡村医生,他对外施行仁义而非“输出革命 ”,所以,邻居和乡人也会常常前来做客,对父亲的那份敬重,颇有“朝觐”的味道。我最爱看傍晚时分,忙完一天活计,他一个人端坐在大竹椅上那副自满自足的样子。但是,自从院子的土墙换成了砖墙以后,他就迅速衰老了,目光里仿佛也有了一种呆滞、茫漠的神色。只是照片里的父亲很好。在拍照的瞬刻

9、,父亲因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兴奋呢?我猜想,一定是他喜爱的孙儿一个顽皮的动作逗得他发笑,要不就是拍的朋友让他做一个笑容的时候,他笑着笑着便真的笑了起来。总之脸部很舒展,很明亮,很灿烂,让人看了会马上想起秋阳照耀下的一株大丽菊。父亲是乡下少有的那种爱体面的人, 而他也确乎能够维持相当长一段体面的 日子。自从六十年代末,他两次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以后,整个人就变得很 wi_ 顿了。遭遇了一场政治迫害和人身攻击,他会发现,他在周围一带的威望已经大 不如前。而且年近古稀,再没有可以重建的机会,何况运动的险恶随时 s_机而起呢。 那时,父亲被撤销了大队卫生站医生的职务,还曾一度被剥夺了行医资格。 这个打击

10、是沉重的。由于命运的戏弄,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做起了医生,辗转 以至终于代替了父亲的位置。这种叫做“子承父业”的情况,应当令父亲感到宽 慰的了;但我发觉,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老屋行将倾 t ,七十年代初,我通过多方借贷,重新建造了一座青砖大瓦房。建造期间,父亲是兴奋的 忙碌的;他总喜欢包揽或干预一些事情,譬如给人计算砖瓦账之类,但当见到我走近,有 时竟会中途突然停下来。我总觉得那神色有点异样,但是形容不出来,也无法猜 度那意思。他总该不至于嫉妒起自己的儿子来了罢?大约在这种场合,他觉得他 的存在有点多余,或者自觉已经失去了干预的能力。无论如何,属于他的王国是 被摧毁了。在父亲看来,像建屋这

11、样的大事业,是只配他一个人来撑持的。他是 惟一的顶梁柱。他应当把巢筑好以后来安顿他的儿女,让儿女在他的羽翼之下获 得永远的庇护;而今,事实证明了他不但无力保护,反而成了被安顿的对象了。 他不愿意这样。然而,时光同世事一样无情。这是无法抵御的。 后来我到了省城做事。每次回家,都看到父亲明显地一次比一次衰老。终于 有一天,父亲一病不起了。父亲中风卧病半年,我不能请长假照顾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匆匆回去看望。 最苦的是父亲不能言语,只能呆呆地望着床沿上的我;有时,我能看到他眼里的闪烁的泪花。一天,大家都说父亲不行了,要我请理发师傅给他理发。在乡下, 老人临终前,理发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我不愿承认父亲

12、的大限已到,更不 愿父亲承受这样的折磨。为了这件事,我足足犹豫了几天。周围的人们都来劝说 我,说理发是为父亲好,他到了阴间以后会如何如何。我同意了。 我把村中的理发师傅请了来,亲自将父亲强扶起来,又叫了两个人帮忙抱住 他坐好。当剪刀刚刚落到他的头上,他的身子猛的一抖,眼睛在刹那间露出极度 惊恐的神色。父亲一切都明白了!我的眼泪忍不住刷地流了下来 我要一万遍诅咒乡间的恶俗!一万遍诅咒自己的愚蠢和残酷!就在父亲的生 命的最后一刻,是我用自己的手,掐断了他也许一直在苦苦抱持的生之希望,只 一掌,就把他推向黑暗的永劫不复的深渊中去了! 每当想起父亲,我都会不时地想起他最后留给我的惊恐的一瞥!所以,相框

13、 虽然摆11在桌边, 也常常有着不愿重睹的时候。 我曾经将照片放大了一张送给姐姐, 她不要,说是见到父亲的照片要哭的。我知道姐姐,她比我更深地爱着父亲。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些事情?(4 分)2、 “我”的父亲为什么迅速衰老?(2 分)3、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的顺序?(2 分)4、对“我”的“子承父业” ,父亲真正快慰了吗?为什么?(3 分)5、 “我”为父亲翻盖老屋,父亲高兴吗?结合文章举例说明?(2 分(6、作者认为对父亲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哪些?(4 分)7、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怎样云解读我们的父辈?(3 分)(三) 无形的手张庆华我不敢回忆叶恩洪老师。想起她,我就心跳、脸红。这种感

14、情,不是简单的羞愧二字可以包容的。似乎是一种略带酸涩的潮涌,一股催人向上的潜流叶老师是我的小学教师,教历史的,我们并无深交。叶老师是五六十年代典型的南方人。她瘦削、矮小,和那些有说有笑、活泼快活的年轻女教师比较,显得老相、拘谨,似乎还有些疲惫。见着同学,总是匆匆而过,从不停顿。至多只是点点头,算是回敬少先队员的敬礼。叶老师说话底气不足,因此,一讲课,总是很轻,很快。那是“文革”前夕,墙上兴贴红红绿绿的标语。班里的小黑板,每天都要换一条政治语录。好多老师上课,总要来一段或长或短的政治前言。听叶老师讲课,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叶老师总是匆匆走进教室,略一点头说:“上一课,我们讲到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或者, “上一课,我们讲到公元 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我注意到,每次一说到公元多少年,叶老师的眼睛就显得十分明亮。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们一定要记住,这是真知识!”说罢,她背转身,要黑板上使劲地一笔一画地写着,有时候,还得踮着脚尖。粉笔末“唰、唰、唰”地落下,落在叶老师的头发上,落在棕色的外衣上那时,我爱看历史小丛书,而叶老师讲的,大多是这里的故事。她提问时,我总是第一个举手。当叶老师用手一指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