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07271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2006 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1 -剖析郭敬明与韩寒的写作风格高二(3)班 鲁嘉欣 陈曦 冼为等指导教师 徐东皓一、问题的提出韩寒、郭敬明,两人同样问鼎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两人同样成为了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两人同样在当代校园文学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两人同样是时下青少年竞相崇拜的“偶像派人物”。正所谓“异中求同,同中取异” ,究竟韩寒与郭敬明两者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组决定缩小研究范围,以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这两部题材同为描写校园生活的小说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那韩寒和郭敬明的文章语言各有什么特点?两人在对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为此,我

2、们小组成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二、研究的目的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的内容及文化内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从而重新客观地认识韩寒和郭敬明两人的写作特点和写作风格。三、研究的内容1了解韩寒、郭敬明本人。2从两部小说中的环境、动作、心理活动和他们对中国教育的看法等方面的描写进行分析,并着手于语言运用的特点。3 根据上一步所得的部分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比较分析。4 得出两人所属的写作风格的结论。四、研究的方法及过程1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借助小说原著、相关书籍和互联网) 。2将原著精读,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3进行分析。4写论文。五、正文

3、关于两人80年代的上海,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孩在五岁时就被父亲逼着读尚书 ,背论语 、左传 ,有了这样的基础,他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就出奇的好。由于小学时被视为“掌上明珠” ,以致于在初中时他放松了学习,不快乐地混着日子,语文成绩也滑到了中游地带。但那时,他已开始发表文章。高中时,他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市重点。在此期间,他获得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使他的文学才华浮出了水面,并以一本三重门轰动了全国。作为一名学生,他的成绩单上挂着七盏红灯,结果毫无疑问是留级。留级后的一年,依然是七盏红灯高高挂。但他依然走他自己的文学之路,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每个人褒贬不一。他,就是现在效力于上海大众333

4、车队的职业车手韩寒。另一个生长在同一个大城市的孩子,小时候过着平凡的生活,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他是个喜欢打羽毛球的活泼的孩子,喜欢穿风衣行走在长满香樟树的校园的沉静的孩子,有着明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见的忧伤。在高中生活中,他的成绩优异,各科的成绩都很平均,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2006 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2 -高中期间,他获得第三、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在高三分科时,他毅然选择了理科。很多人不解,但他并没有放弃文学,至今已出版了几本长篇小说,发表了多篇散文。2003-2004连续两年成为了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最年轻入选者;2005年他推出了据说是最具关注的长篇小说

5、1995-2005夏至未至 。而他的学习从未荒废过,他考入了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典范。他,就是现就读于上海大学的一名学生郭敬明。之一郭敬明与韩寒的写景风格纵观郭敬明的夏至未至与韩寒的三重门,从中不难发现,两位作者在环境描写的手法上,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 在夏至未至中的多处体现了郭敬明的写景风格。我们选取其中一处他对上海的描写: 上海,怎么听怎么没有真实感。那完全就是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弥漫着霓虹灯和飞扬的裙角。倒是想看一看那些老旧的弄堂,正午的日光从各个角度切割着世界的明暗,斑驳而潮湿的弄堂墙壁,打着铃喧嚣而过的三轮车,黄昏的时候有鸽子从老旧的屋顶上腾空而起。这

6、一切所散发出来的甜腻的世俗生活的香味曾经出现在梦境里,像是微微发热的刚刚出炉的糖果。Chapter.05 1998 夏天柢步艳阳天他的描写仿佛是一个用最古老的照相机所拍出来的一张泛黄照片,模糊而又清晰地反映着上海的一个小小缩影,而且不仅有泛黄的颜色,还有时间冲刷出来的陈年芳香。弄堂是斑驳而潮湿,三轮车是打着铃喧嚣,鸽子在老旧屋顶上腾空,一个细节也不曾放过,构成一张鲜明的照片。照片不是影片,没有声音,将尘世的喧嚣给隔离开了,只剩下一片宁静,给人回忆、深思的感觉。郭敬明善于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文笔细腻地渲染出宁静致远、没有世俗喧嚣的气氛,而韩寒则背道而驰。他是凭感觉去描写环境的,不刻意去营造美的

7、环境氛围。他认为写文章就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正如他在三重门后记中所提到的,生活何来如此多煽情的美景,何来如此多美丽的巧合。他不注重对环境的渲染,更擅长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环境,以此引出议论。在三重门中韩寒是如此描写上海的湖:上海的湖泊大多沾染上了上海人的小气和狭隘。造物主仿佛是在创造第六天才赶到上海挖湖,无奈体力不支,象征性地凿几个洞来安民据说加拿大人看了上海的湖都大叫“Pool!(水池)Pit(洞)!”,恨不得把五大湖带过来开上海人的眼界。淀山湖是上海人民最拿得出门面的自然景观,他已经有资格让加拿大人尊称为“pond(水塘)”了。三重门他在描写的过程中,没有正面去勾勒湖的形象,却用了美国五大湖来

8、作对比,以此形容上海的湖小。而且韩寒对于景物的描写是有他独特的用意,是为他的评论作铺垫的。韩寒的书一般都在讽刺、评论当下社会,这在他描写景物时也得到了很大的一个体现。上海的湖很小,是“沾上了上海人的小气和狭隘”,并不是诗情画意,上海人的眼见浅,加拿大人要“ 恨不得把五大湖带过来开上海人的眼界”。可见韩寒对于他见到的景物,自有他自己一番独特的见解。他创新而又叛逆的性格绝不允许他与别人一般公式化的描写。之二郭敬明和韩寒对人物动作的刻画郭敬明所有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文字都有一个通性具极强的画面感。当他的文字出现在纸上的时候,仿佛是跳动的色彩,拼凑出一幅幅富有动感的画面,堆砌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场景,呈现

9、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清晰的影像。这种例子在夏至未至中频频出现,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颇具代表性的一段:傅小司接过丢过来的枕头,微微地笑着,可是笑容就这么渐渐地弱了下去,脸上的表情一秒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2006 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3 -一秒变着幅度,最后变成一张微微忧伤的脸。他把枕头顺势抱在胸前,两只脚缩到椅子上去,抱着膝盖,把下巴放到屈起来的膝盖上,这些动作缓慢地发生,像是自然流畅的剪辑,最后成型,定格为一张望着窗外面无表情的脸。夏至未至此时,情节已发展至陆之昂留学日本,立夏与傅小司无意中谈及陆之昂。此段前的情感基调是很调皮轻松的傅小司开玩笑似地取笑立夏。但是到了此段后,情况发生了转变立夏提

10、起了那个伤痕累累的陆之昂。郭敬明到底是如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衔接得如此自然?首先,郭敬明用“渐渐地弱了下去”“一秒一秒地变着幅度”来把前面轻松的氛围过渡到这种稍显尴尬的场面。抱住枕头,把脚缩到椅子上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做的。但因为上文情感的过渡,以让这些动作沾染上了令人揪心的分子,以致接下来“抱着膝盖,把下巴放到屈起来的膝盖上”这些本来就颇郁闷的动作更加郁闷。而在郭敬明让傅小司的下巴埋进枕头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心也像埋进了属于他们的碎玻璃般的回忆中一样,血肉模糊。在这里,傅小司的那种不自觉的忧伤在郭敬明寥寥几笔后已经表露无遗。郭敬明就是用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诠释那个身心疲惫宁静忧伤的傅小司。此时

11、此刻,在傅小司脑中浮现的是关于陆之昂的一切一切。而他们曾经的喜怒哀乐又一次汇聚在这段文字中。从微笑到面无表情,这一连串的动作中,郭敬明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动作外的其他的东西。这一点,正是郭敬明的文字中的精华之一。纵观韩寒的文字,以议论居多。在这些文字当中,动作描写的部分往往是隐藏在层层议论批判的包围中,扑朔迷离。接下来这段就是我们拨开大段议论的层层包围找出来的“韩寒式”动作描写: 此时Susan旁座吃入佳境,动几下身子,一股粉尘平地升起。林雨翔闻到这个,觉得此味只应地狱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突然一个喷嚏卡在喉咙里欲打不出,只好抛下相见恨晚的食品和Susan,侧过身去专心酝酿这个嚏。偏偏吸入的粉不多不

12、少,恰是刚够生成一个嚏而不够打出这个喷嚏的量,可见中庸不是什么好东西。雨翔屏住气息微张嘴巴,颈往后伸舌往前吐,用影视圈的话说这叫“摆pose”,企图诱出这个嚏。然而世事无常,方才要打嚏的感觉突然全部消失,那嚏被惋惜地扼杀在襁褓之中。三重门 韩寒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幽默讽刺一下,就像在这段中,韩寒形容完那个嚏的量,得出一个结论“中庸不是什么好东西”。能将中庸与那个令人欲罢不能的嚏联系起来,这种思维的确非同一般。然而韩寒在议论批判之余,也不忘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更进一步的刻画。在这里,韩寒运用了“欲打不出”、“酝酿”甚至“颈往后伸舌往前吐”来描绘这个无比真实的场景。“欲打不出”到底是怎么一个感觉,韩寒在

13、此提及了“中庸”。中庸,即是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的态度。韩寒用在此处,是为了借中庸这种略带贬义的心态来刻画那种欲打不出、横竖不得的打喷嚏的痛苦。打喷嚏欲打不出的难过经历每个人都尝试过,而韩寒就是如此将这种司空见惯的动作巧妙地隐藏在对中庸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议论批判当中。韩寒形容那股味道的时候,运用了他独特的方式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化作“此味只应地狱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种句子在韩寒的作品中如百年老屋的灰尘一样随处可见。这就是韩寒文字的诙谐。韩寒完美地利用了林雨翔的这个喷嚏批判议论了一回,林雨翔的尴尬处境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韩寒的文字中完全察觉不到像郭敬明描绘的唯

14、美画面那样的成分。可见,在动作刻画方面,郭敬明追求的是画面感,而韩寒追求的是动作的真实性,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之三郭敬明与韩寒笔下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2006 年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集- 4 -作为人物描写的细节之一,心理活动描写在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和韩寒的三重门当中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有人说, 夏至未至是一幅画;也有人说夏至未至是一首诗,我觉得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郭敬明是一个细腻的写手,人物的心理活动在郭敬明细腻、新鲜的笔法下显露无疑。下面,我们一起去透视郭敬明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夏至未至当中,郭敬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述说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小说中人物的

15、心理活动描写也就以第三人称为主。现在,我们先进入主角之一的傅小司的内心世界:只是一瞬间心里有一些悲哀穿堂而过。男生的感情应该就是如此隐忍吧,再多的痛苦都不带任何表情地承受,顶着一动不动声色的侧脸就可以承担所有的尖锐的角和锋利的刃。夏至未至短短的一句话,就道出了傅小司当时内心的无比复杂。掺杂着些许的埋怨,丝丝的无奈,淡淡的坚韧,似乎还有一点的愤怒。这就是郭敬明,他就是有这样一种能力将好几种情绪融合在一起,他所利用的正是各种情绪之间一种内在的联系。加之,郭敬明本人特有的写作语言使普通的人物心理显得更加细腻,更有意思。例如语段中的“再多的痛苦都不带任何表情地承受” ,从整个语段的内容上看,它是主谓结

16、构。假如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去写作,那么相同的意思,就很容易被写成“面不改色地去承受一切痛苦” ,这与原文的句子比起来,的确逊色不少,这一个简单的动宾结构,完全给不到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反而使文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但是郭敬明运用了这种独特的主谓结构,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字风格,给读者带来了难得的新鲜感。对于这段心理描写,看得懂的人都知道它所要比喻的是“对自己不利的评论和困难” 。然而郭敬明却不喜欢直白,他喜欢“拐弯抹角” ,他正是用“再多的痛苦都不带任何表情地承受”这样一句具有特殊结构的句子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他就是要追求一种虚幻的阅读感觉。比起郭敬明的虚幻与唯美,韩寒的文字显得更加的朴实无华。下面,我们看一段主人翁林雨翔的心理活动:一想到要训练,雨翔不由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宽慰自己道:雨翔别怕,十个里有五个是假的,你一定能跑过他们!这番自我暗示作用极大,雨翔刹那间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