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58357953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9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年高考[语文]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版)专项突破题集(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考点高考考点专项突破 真金试炼真金试炼备战高考备战高考 高考考点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2 专题专题 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项训练一专项训练一 题量:题量:2 大题大题 建议用时:建议用时:3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8 分分 测试人:测试人: 实际用时:实际用时: 得分:得分: 一、 (202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 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 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

2、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 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 “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 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 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 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 社会才得以稳定。 “

3、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 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 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 好。所以, “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 (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 到“仁民” ,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 ,把“孝”看成是“天之经” “地之义” “人之行”是可 高考考点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3 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

4、孔子“爱人” (“泛爱众” )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 “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 “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 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 “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 “养儿防 老” ,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 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 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

5、“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 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 ,一 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 ” “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 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 根据儒家思想, “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

6、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 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礼” ,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高考考点

7、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4 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 ,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 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 “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 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 “社会伦理制度

8、”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B 项,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 “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 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 养儿防老 ,就因家庭 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 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 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 “孝”仍有其 家庭伦理意义; C 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 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 D 项, “传统

9、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四世同堂 养儿防老 ,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 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 ,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 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高考考点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5 A 项, “目的是论证中国

10、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 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 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 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C 项, “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 扩大到仁民 ,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

11、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而并没有提到 “自觉自愿” 。 故选 C。 二、 (2020海东市教育研究室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空坠物现象,近年来时常引发风波。2019 年 6 月 19 日,江苏省南京市一名放学回家的 10 岁女孩被 楼上坠下的不明物砸中倒地,当即失去意识;同日,江苏省江阴市一名 10 岁男童在上学途中路过一建筑 工地时,也被坠落的钢管砸中头部;2019 年 6 月 22 日,深圳一女子在地铁口被高空坠落的不明物品砸中, 头部流血。 高空坠物事件不仅造成了对不特定人群的伤害,也屡屡成为舆论场

12、上的议题。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两点, 一是如何预防,二是事情发生后到底该如何追责。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包含在第二个 问题之中。因此,民法典侵权责任草案三审稿要在现有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对此作出针对性规定,应 该也主要是在第二点上定纷止争。 根据现有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 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从建筑物中抛掷 的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伤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 高考考点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6 外,由可能加害的建

13、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这一规定,在出发点上是为了照顾受侵害人的权益,但在现实中却造成了一种双重的消极局面。一方 面,由于可以责任“连坐” ,难免弱化社会对高空抛物行为责任的体认,甚至由于“连坐”往往只是民事 赔偿,造成有关故意或过失伤人者的刑法责任被架空,大大弱化了法律该有的威慑力,增加了侵害人的侥 幸心理;另一方面对执法机关而言,由于有可能加害人集体给予补偿的责任兜底机制在,也容易淡化执法 意识,对于找出具体侵害人动力不足,从而难以杜绝和稀泥的倾向。 事实上,连带责任追究,表面看是为权益受侵害人提供保底的权益补偿,但在现实中由于赔偿牵涉的 人数太多,不少案件的执行往往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反倒

14、置受侵害人权益保障于不利的境地。 因此,民法典的修订,就应该在这方面打上更契合现实的制度“补丁” 。既增进全社会对高空抛物行 为性质的认识,也让具体责任的厘定更具刚性和公平性,真正从法律上堵住“城市高空风险”的后门。 处理高空抛物坠物最关键的难点在于要及时准确地查明责任人,也就是高空抛物和坠物的责任人,这 就要求公安等相关机关及时调查、认真查清责任人。在这一点上,或许执法机构也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或是执法责任上的加码。另外,随着部分城市小区的老化,近年来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高空坠物现象,在这 方面需要强化物业的防护责任,也有必要剔除房屋维修基金使用门槛较高的制度阻碍。在预防方面,有关 通过增设

15、监控等技术手段来减少高空抛物现象的建议,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因 为牵涉到成本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此方面,也该有更为明确的配套制度调剂。 城市高空抛物现象一次次撩拨社会的安全感,作为所有民事主体总行为准则的民法典对此予以回应。 不过,具体的规定,还宜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真正体现法律修订的针对性。当然,立法不可能“毕其功于 一役” ,保卫城市高空安全既要有更完善、细化的责任体系,也需要有责任部门的重视和执行力。 (选自民法典回应:高空抛物要明确责任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空坠物事件频繁发生,城市高空风险很大,是因为我国还

16、没有进行追责的法律。 B高空坠物可能伤害不特定人群,处理高空坠物事件的关键在于事前预防与事后追责。 C修订现有侵权责任法关于高空坠物事件的规定,目的是在预防和追责上定纷止争。 高考考点 | 专项突破 精品资源 | 备战高考7 D处理高空坠物事件不宜责任“连坐” ,它会导致侵权责任法失去其该有的威慑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具体事例引出高空坠物现象,点明其危害,指出修订相应法规的关键所在。 B文章从法理、现实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现行侵权责任法处理高空坠物事件的局限性。 C文章第七段从执法、物业防护、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处理及预防高空坠物的一些建议。 D文章末段论述民法典法律修订的价值,指出保卫城市高空安全不能完全依赖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了高空坠物事件发生后如何追责的问题,就能够防止高空坠物事件的发生。 B让高空坠物伤害具体责任的厘定更具刚性和公平性,是修订相关法律的当务之急。 C增设监控等技术可能会减少高空抛物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