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78182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 培养方案 20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源利用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是世界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和热点。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是基于对能源与环境的最新认识开办的战略性新兴专业,集中体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洁净煤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重大需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创办于 2010 年。本专业依托具有 50 多年办学历史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并在能源、环境和系统工程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和拓展。我校能动学科相关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突创新、

2、育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力、热电、化工、石化、制冷、暖通、空调、橡胶、医药等行业,毕业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近 3 年来,能动类专业一致保持 1/3 以上的升研率,为用人单位和高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基础理论,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能源环境保护、制冷工程、空调与人工环境、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运行管理、市场营

3、销等方面工作,具备绿色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素质,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二) 、基本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毕业生通过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类实践课程学习,能够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研究创新、设计、制造、优化运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实

4、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适应各项工作的能力。本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与人工环境。1)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本专业方向注重清洁能源生产、节能减排技术、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内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在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内的政府管2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电力公司、发电厂、热电站、动力设备制造部门等从事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制冷与人工环境方向:本专业方向注重制冷技术与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

5、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集成与优化、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设计院、房地产公司、设备制造公司、工业企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环保企业与政府部门等从事制冷、暖通、空调、供热、城市燃气供应、室内人工环境系统、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设备安装、工程监理、运行调节、维护管理、营销等工作。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本专业计划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 170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 49 学分,学科基础课程 41 学分,专业主干课程 56 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

6、,应修满24 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课程设置(一) 、通识教育课程(49 学分)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要求 备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中国近代史纲要 2马克思主义原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形势与政策 2大学英语 12大学体育 4信息技术基础(理工) 4国防教育(含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2公共课程就业指导 1人文与社会科技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博雅课程中国与世界10至少修读“人文与社会”和“艺术与人生”类课程各一门(2 学分) ,其他类任选。(二)学科基础课程(41 学分)

7、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是否核心课程 学分要求 备注(实验)3高等数学 A(上) 6高等数学 A(下) 6程序设计(VB) 4.5 1.5大学物理 B(上) 3大学物理 B(下) 2大学物理实验 1 1大学化学 3大学化学实验 1 1机械制图 B(含 CAD) 4.5 1.5工程力学 是 3电工电子学 是 5 1工程训练 B 2 2合计 41 8(三)专业课程(56 学分)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是否核心课程 学分要求 备注(实验)专业平台 39.5 17.5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 是 2工程材料 B 2 0.5机械设计基础 是 2工程流体力学 是 3.5 0.5工程热力学 是 3传热学 是 3.5

8、 0.5燃烧与污染控制 是 2.5 0.5自动控制原理 A 是 3 0.5能源转换原理 A(锅炉原理) 是 3.5 0.5能源转换原理 B(汽轮机原理) 是 2能源转换课程设计 是 1 1能源环境测试技术 是 2.5 0.5安装工艺实习 1 1认识实习 1 1科研创新训练 2 2毕业实习 1 1毕业论文(设计) 4 4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 16.5 3热力环境控制 是 3 0.5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 是 3 0.5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是 2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是 2.5 0.5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 是 3 0.5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 是 3 1合计 56 20.54(四)自主发展课程(24 学分

9、)本专业还将提供以下课程(共 48.5 学分)供全校学生选择自主发展课程时修读。本专业学生的自主发展课程可以由以下专业课程组成,也可以是非专业课程(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选修课程) ,或两类课程的组合。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是否核心课程 学分要求 备注(实验)线性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3泵与风机 1.5微机原理 2新能源技术 2电厂水处理技术 2换热器计算与设计 2 1高效传热技术 1.5工程软件及应用 2 1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英语 2燃气工程 2电气设备与系统 2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2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 1.5能源管理工程 2能量平衡测试 1 1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 2循环流

10、化床锅炉原理与运行 2 0.5供热工程 1.5节能新技术 1.5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 2人工环境概论 1.5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 2化石燃料清洁利用 1.5 0.5集散控制系统 1.5 0.5单元机组程控与保护 1.5 0.5合计 48.5 55四、指导性修读计划修读学期及学分 备注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马克思主义原理 3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 6形势与政策 2 1 1大学英语 12 3 3 3 3大学体育 4 1 1 1 1信息技术基础(文) 5 注 1信息技术基础(理工) 4

11、 4国防教育(含军事理论、军事训练)2 2公共课程就业指导 1 1人文与社会科技与人生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博雅课程中国与世界10 注 2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小计 49 13 9/2 10/2 4/2 1/2 1/2 1 0高等数学 A(上) 6 6高等数学 A(下) 6 6程序设计(VB) 4.5 4.5大学物理 B(上) 3 3大学物理 B(下) 2 2大学物理实验 1 1大学化学 3 3大学化学实验 1 1机械制图 B(含 CAD) 4.5 4.5工程力学* 3 3电工电子学* 5 5工程训练 B 2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小计 41 6 17.5 12.5 5 0 0 0

12、 0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2 2工程材料 B 2 2机械设计基础* 2 2工程流体力学* 3.5 3.5工程热力学* 3 3传热学* 3.5 3.5专业主干课程燃烧与污染控制* 2.5 2.5注 36自动控制原理 A* 3 3能源转换原理 A(锅炉原理)* 3.5 3.5能源转换原理 B(汽轮机原理)* 2 2能源转换课程设计* 1 1能源环境测试技术* 2.5 2.5安装工艺实习 1 1认识实习 1 1科研创新训练 2 2毕业实习 1 1毕业论文(设计) 4 4专业平台课程学分小计 39.5 2 0 3.5 15 9.5 2.5 2 5热力环境控制* 3 3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 3

13、3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2 2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2.5 2.5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 3 3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 3 3专业方向课程学分小计 16.5 0 0 0 0 3 5 8.5 0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小计 56 2 0 3.5 15 12.5 7.5 10.5 5线性代数 3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3 3泵与风机 1.5 1.5微机原理 2 2新能源技术 2 2电厂水处理技术 2 2换热器计算与设计 2 2高效传热技术 1.5 1.5工程软件及应用 2 2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英语 2 2燃气工程 2 2电气设备与系统 2 2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2 2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 1.5 1.

14、5能源管理工程 2 2能量平衡测试 1 1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 2 2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运行 2 2供热工程 1.5 1.5节能新技术 1.5 1.5自主发展课程专业课程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 2 2注47人工环境概论 1.5 1.5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 2 2化石燃料清洁利用 1.5 1.5集散控制系统 1.5 1.5单元机组程控与保护 1.5 1.5专业自主发展课程学分小计 48.5 0 0 3 4.5 11.5 9.5 13.5 6.5非专业课程此处院系不必填写学分总计 170注 1:文学院、商学院、外院、金女院(文科类专业) 、社发院、法学院、公管院、教科院、国教院(文科类专业)等八个学院安

15、排在第一学期进行;音乐学院、美院、体科院、新传院等四个学院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注 2:博雅课程板块中人文社科类学生至少须修读“科技与社会” 和“艺术与人生” 类课程各一门 2 学分,理工类学生须修读“人文与社会 ”和“ 艺术与人生”类课程各一门 2 学分,艺术类学生须修读 “人文与社会”和“科技与社会”类课程各一门 2 学分。注 3: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在课程名称右上角打*号。注 4:自主发展课程板块包括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的选修课程) ,或两类课程的组合,自主发展课程的修读要求为 30 学分左右。8辅修专业与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修读类别课程代

16、码 课程名称学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是否专业核心课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 2 2 是工程力学 3 3 是机械设计基础 2 2 是工程流体力学 3.5 3.5 是工程热力学 3 3 是传热学 3.5 3.5 是燃烧与污染控制 2.5 2.5 是自动控制原理 A 3 3 是能源转换原理 A(锅炉原理) 3.5 3.5 是能源转换原理 B(汽轮机原理) 2 2 是能源转换课程设计 1 1 是能源环境测试技术 2.5 2.5 是辅修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学分总计 31.5 2 6.5 11 9.5 2.5热力环境控制 3 3 是制冷原理与设备 3 3 是能源生产过程控制 2.5 2.5 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 3 3 是暖通与空调 3 3 是低温原理与设备 2 2 是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2 2 是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 3 3 是能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5 2.5 是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 3 3 是人工环境设备及课程设计 3 3 是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学分总计 61.5 2 6.5 11 15.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