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高速公路调研报告

20****0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50KB
约6页
文档ID:157642952
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高速公路调研报告_第1页
1/6

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高速公路调研报告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专 业:土木工程班 级:土木101班 学生姓名:张文山学 号: 时 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高速公路调研报告本课题主要研究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图设计,在设计之前,通过查阅图书馆馆藏资料,浏览网页搜索相关文献等途径,做一份关于此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调研报告,包括:自然气候,地质构造,土层特征,水文条件等汝州至平顶山,途经宝丰县和周庄镇等地区1.地形地貌汝州市位于河南省外方山北部和嵩箕山南部背靠嵩箕山,为箕山山地横亘,部分地段海拔高度1000m以上,地势较高南接外方山地,山地一般海拔高度300-1000m,北汝河贯穿中部,形成两山夹一川的槽状地势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岗河相间其中最高的岘山海拔1165.8m,最低的小屯镇路寨村北海拔高度148.2m,相对高差1017.6m根据汝州市地貌类型特征,可划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山前冲积扇倾斜平原、冲积平原四类1)中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大峪、寄料和蟒川西南部及陵头和临汝的北部,西南属外方山系,最高的岘山海拔1165.8m;北部属嵩箕山系,最高的大红寨山海拔1150.6m。

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1.8%,山势陡峻,沟谷深切山地坡度较陡,一般在30-60之间,坡上松散堆积物较厚2)丘陵:分布于蟒川、寄料的山前丘陵及杨楼、小屯的虎狼爬岭区以及临汝镇、陵头、骑岭、尚庄、焦村以北的山前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一般300-500m,山坡坡度较小,一般小于30,冲沟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局部冲沟切割深度达30m左右丘陵区分布面积约346.8km23)山前冲积扇及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汝州市以西及尚庄、焦村大部海拔200—300m,地形起伏变化小,局部地段存在小山包,部分地段有冲沟发育,总面积约524.9km24)汝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纸坊、小屯、庙下、杨楼等地区与汝河河谷两岸,地形平坦,海拔150-200m左右,总面积187.4km2平顶山市处在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源、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南部、北部,巍峨的伏牛山、外方山逶迤连绵,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和平源,沃野坦荡,物阜民丰其中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西部鲁山县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襄城县于庄村海拔64.5米,相对高差2088.6米。

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为群峰之首,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从地形地貌中可以看出汝州和平顶山地区那些地区可以有利于选线,定线,在施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施工成本2.气候条件汝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温暖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而降雨量偏少,旱灾多,涝灾少,风、雹、霜等气象灾害也有发生根据我市气象局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4.2C,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0C,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5C,历年最高气温44.6C(1966年6月20日),最低气温-18.1C(1969年2月16日)年平均降雨量665.3mm无霜期年平均213天汝州市属淮河流域汝河支流水系上游地带,全市有大小河流26条,大小沟溪1304条,其中常年有水的276条主要河流有:北汝河、洗耳河、荆河、黄涧河、炉沟河、牛涧河、燕子河、蟒川河等,地表水径流量为29309m3,占全市内水资源的73.3%。

北汝河为市内第一大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嵩山龙池漫山北麓,全长250km,在汝州市境内长44km,市内流域面积1507km2,河床最宽处1500m(闫庄庙南),最窄处仅500m(杜庄南)最大洪峰流量为5000m3/s境内有22座水库(其中小型一类9座,小型二类中型13座)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2~15.8℃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毫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建高速公路沿线的气候条件,从汝州至平顶山,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无霜期,年降雨量的差异不大,这些条件有利于公路不同段的施工,施工人员应该根据两地的气候条件和降水量经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修建很好完成3.地质构造和地震汝州市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的南缘,其基本构造格架为两隆夹一拗,即箕山隆起带、背孜隆起带夹汝州拗陷带,构造线方向多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现将主要褶皱及断裂特征简述如下:1)褶皱:汝州市境内褶皱构造简单主要有韩王庙背斜、雪窑——东安窑背斜、红岭根背斜、傅家沟背斜、箕山复背斜、背孜背斜等2)断层: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据初步统计,大小断层有110余条,大致可归纳为七个断裂带:① 三门峡——宜阳——汝州——襄城断裂:该断层是重要的断层,它是嵩箕与华熊地块的分界线,该断裂全被第四系覆盖。

② 妙水寺——水沟断裂:该断裂延伸较远,西起妙水寺,东到水沟进入郏县全长47km以上,横贯汝州全境,性质属正断层③ 耿庄——龙王庙断裂:该断裂位于红岭根背斜南侧,走向北西,属正断层,长12km其北西和南东端分别进入登封和禹州境内④ 砂锅窑——寺沟断裂:该断裂位于蟒川之南,呈北东60——70度方向延伸,延伸长度20km以上,是一个较大的逆断层⑤ 拉台——小石门断裂:该断裂位于寄料境内西部,延伸方向呈北东,断裂性质属逆断层⑥ 张家湾断裂:该断裂位于寄料西与汝阳县交界处,汝州市出露长度仅5km左右,呈北东向延伸,其性质属逆断层⑦ 戴湾——观上断裂:该断裂位于汝州市南部山地与汝州拗陷带的接触部位,略呈弧形,长度约25km其西端和南端分别进入汝阳和宝丰,属正断层上述断裂构造中,妙水寺——水沟断裂以北形成北部山地,戴湾——观上断裂以南形成南部山地,两者之间形成汝州拗陷盆地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汝州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据历史记载,本市地震震级没有超过4级从此资料可以看出,从汝州至平顶山地质变化情况简单有利于道路各段的施工且地震情况良好。

4.水文条件城区的地表水主要有北汝河、洗耳河及二五跃进渠洗耳河因上游拦截成为干河或季节性河流北汝河起于嵩县龙池漫山,至于襄县岔河口,流域面积1507平方公里,长度250公里,平均宽度1000米,历年最大流量5620立方米/秒;洗耳河起于大峪老婆寨,至于洗耳河街道王庄,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长度36公里,平均宽度130米,历年最大流量400立方米/秒;二五跃进渠是汝州市内仅次于幸福渠的第二条引汝河水进行农灌的人工渠,1958年兴建,引水口位于上河村,经西关、南关、东关、张鲁庄、党屯、榆树陈,汇入黄涧河,全长18.5公里,穿越市区长度7公里,渠首设计引水量4立方米/秒马庙水库属中型水库,流域面积91平方公里,总库容1907万立方米,最大泄量1810立方米/秒5.交通情况 汝州过境铁路焦柳线(原名焦枝线),于1969年11月动工修建,1970年10月1日竣工通车,1990年7月1日建成复线并通车,境内全长56公里,设临汝镇、庙下、王堂、汝州城区、戎庄、小屯六个站台,年货物发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可以达到200万吨以上  汝州辖区现有县级以上公路总里程1230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0公里其中国道207穿越南北45.2公里,省道庙洪线、常付线、侯饭线、时南线4条,境内总长133公里,县道12条,总长280公里。

南洛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汝登高速(焦桐高速登封至汝州段)横贯全境,境内通过52公里,设小屯、汝州市区、温泉、寄料四个出口  汝州市现有汽运公司、客运公司、二运公司三家中型以上运输企业,主要经营道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年客运量近2000万人,客运周转量近4亿人公里;年货运量600余万吨,货物周转量近2亿吨公里  汝州市内有13条路线的公交车平顶山高速公路2002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条高速公路—许平南高速平顶山段破土动工,至2008年12月,我市境内又相继有漯平高速平顶山段、平临高速、郑石高速平顶山段和太澳高速平顶山段共五条(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里程达到354公里,总投资达到134亿元另外,叶(县)舞(钢)高速已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该路段全长50.05公里,概算投资23.13亿元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  (一)许平南高速 平顶山段许平南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日照至南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该项目已于2004年11月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二)平临高速系国家规划的南京至洛阳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五纵、四横、四通道”中的一横。

2006年5月底建成通车  (三)郑尧高速平顶山段郑尧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686”规划网中的一条重要连络线,线路全长183公里,途径郑州、许昌、平顶山三市九个县(市、区),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  (四)二广高速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十三纵、十五横”中的第七纵的重要组成路段,是河南省规划的高速公路网中的一条重要南北通道于2008年11月建成通车  (五)叶(县)舞(钢)高速 叶(县)舞(钢)高速公路系河南省高速公路网总体规划中焦(作)桐(柏)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10年底建成通车平顶山农村公路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1789.634公里,按照行政等级分,县道1274.278公里,乡道2004.513公里,村道8489.596公里,专用公路21.247公里 ;按照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802.555公里,三级公路828.04公里,四级公路9037.866公里,等级公路占90.5%,等外公路1121.173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铺装路面6886.245公里,无路面4903.389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在2006年底提前省定目标一年全部实现了通水泥(油)路。

该报告详细调研了河南汝州至平顶山新建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地震,水文条件和交通情况,这些信息是道路选线,定线,现场施工的重要参考因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