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57278369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1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湘教版)--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由于_或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人类活动,自然原因,2.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环境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砍伐森林,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有害物质,土壤污染,【疑难辨析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提示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

2、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低下,被动,较大,因地制宜,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和谐,环境,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 _、资源危机和_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_的能力和环境的_都是有限的。 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_、_、_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_。,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自净能力,资源枯竭,生

3、态失调,环境恶化,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_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_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_和_,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自身要求的能力,社会公正,资源,生态环境,(4),经济发展,平等发展,环境,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目的:减轻人口对_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生态环境,2.转变发展模式,生产规模,清洁生

4、产,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水污染,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人地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_、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个人参与:维护_,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存环境。,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疑难辨析2】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示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严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例1】(2015上海单科,810)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1)根

5、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 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 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 A. B. C. D.,(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 A. B. C. D.,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A(2)D(3)D,营养物质,大,2030,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2.生态破坏问题,3.自然资源

6、衰竭问题,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技法点拨 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能力减弱,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图解如下)。,1.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

7、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马尔代夫水资源总量较少的原因是() A.年降水量小 B.地表径流量小 C.人口稠密 D.地势起伏大 (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雾霾严重珊瑚退化海平面上升 A. B. C. D.,解析第(1)题,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马尔代夫国土面积极其狭小,地表径流量小,所以水资源十分短缺。第(2)题,马尔代夫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不易

8、发生水土流失;该国大气对流运动旺盛,且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环境污染少,基本无雾霾;该国主要由众多珊瑚岛组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珊瑚退化成为该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该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答案(1)B(2)D,2.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流域位于内

9、蒙古的东北地区。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以及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第(2)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 答案(1)B(2)D,素养一区域认知:工业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1.(2018江苏地理,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

10、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第(1)题,2002年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减少,C对。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控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A错;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年2015年,工业

11、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B、D错。第(2)题,从2002年2015年,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迹象,A错;尽管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仍然是正值,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规模还在扩大,B错;2005年,我国环保政策发生变化,各地区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C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生产萎缩必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而事实上我国人均GDP在持续上升,D错。 答案(1)C(2)C,素养二人地协调观:水污染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2015全国卷,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12、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解析第(1)题,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日趋严重。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减排、清污、执法、增意识”等方面来回答。“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是减少

13、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清污”就是要及时清淤,采取生物措施净化。“执法”就是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增意识”就是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

14、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考点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例2】(2016全国卷,3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缩小,增加,西,北,面积退缩

15、,碎片化严重,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反思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后提出的,其内涵与人

16、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仍是“发展第一位”,即发展的观念,(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即环境的观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环境保护是基本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依赖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即公平的观念 不仅是代内区际间要公平,不能互有损害;而且代际之间也要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为代价。 (4)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需依靠相互尊重,即权利的观念 人类与环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富有人群与贫穷人群,不论哪一部分,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4.分析某地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