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66619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试题与语文学科的联系黑龙江省讷河市同心中学崔胜春岳慧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神的文化底蕴,其中语文知识体系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009 年中考的试题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克服学科本位的思想,使学生看到不同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开阔了视野,体会知识的交融与和谐,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及学习兴趣的提高。近几年中考中出现了很多有关语文和物理整合的试题,下面列举一些以供欣赏:一、诗词中的物理例 1(2009福建福州)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解析:诗词中蕴含了多个物理知识,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注意诗词中的冰的来源是解题的关键,冬天河流里的冰是由于水凝固成的。答案:B 点评:诗词包括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理解其内涵,揭开其掩盖的表象,然后利用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练习:(2009四川遂宁)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湖光映彩霞” 光的反射现象 B “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答案:C二、安全警示语中的物理例 2(2009福

3、建晋江)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解析:我们在身边经常会看见一些警示语,并且耳熟能详,但很少有同学能把它们和物理联系在一起,此题已经确定了与惯性知识的联系,通过对警示语的分析, “保持车距”“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行车时系好安全带”都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而采取的措施。C 中“禁止吸烟”属于扩散知识,体现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选择 C。答案:C点评:利用这种身边警示语的整合题恰恰在应用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起到了再次教育的目的,可以

4、说不失为好题。三、成语中的物理例 3(2009湖南岳阳)汉语中的成语博大精深。以下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立竿现影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杯弓蛇影 解析:A 中说明光的直线传播才能形成影子,故 A 正确;B 中应用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释,故 B 错误;C 中应该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故 C 错误;D 中应该用平面镜成像来解释,故 D 错误。答案:A点评:成语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平时言语中经常引入成语使得语言增添活力,解决此类整合问题,必须弄清成语的含义,表面的含义一定要理解,才能解决这类题,因为成语的来源都是从表意引申而来的,而其中的物理知识都在说明表意

5、的。练习:(2009湖北咸宁)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如下图所示) 。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答案:B四、歌曲中的物理例 4(2009贵州黔东南州)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回答:(

6、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2)图中倒映的白塔是光_射而形成的_像。(3)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_力。(4)船桨向后划水,船向_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解析:(1)感动凉爽是因为空气流速加快,从而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也加快。 (2)倒映的白塔属于平面镜成像,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考查力学知识浮力和平衡力。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船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答案:(1)蒸发 (2)反 虚 (3)浮 平衡 (4)前 相互 点评:通过耳熟能详的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很有效的

7、方法之一,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五、景物描写中物理例 5(2009湖南长沙市)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山,四面环水,绵延十里。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春来,波光粼粼,鸟声阵阵;盛夏,纳凉消暑,嬉戏水中;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示例 波光粼粼 光的反射1 2 解析:此题的描写类的短文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所以属于开放性试题,只

8、要能从声、光、热、力等角度分析正确即可。答案: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示例 波光粼粼 光的反射1 鸟声阵阵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 清香一片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点评:描写景物类的短文中,经常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要细心阅读,找出关键的语句,加以分析,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提升学科整合的素养。练习:(2009福建莆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你知道吗?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这便是制茶业

9、中的“杀青” ;(2)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现象越明显;(3)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_;(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_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5)茶夹是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6)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会冒“白气” ,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水壶的底面尽可能做得大些且有几个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样做是为了_。答案:(1)汽化(蒸发) ;(2)扩散;(3)连通器;(4)大气压;(5)费力;(6)液化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使水壶底部更加牢固等。 六、古代史实记载中的物理例 6(2009湖北咸宁)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

10、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 。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 AB 在屏上所成的像 AB (要求标出 A、B) 。(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 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

11、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 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 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lO 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解析:此题通过古代史实记载的内容为情境,展开提出相关的问题。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作图,得到倒立的实像。 (2)在探究像的高度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像的高度 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成正比的定量关系。 (3)根据(2)归纳的结论代入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 正比1410 9点评:古代史实上记载了很多有关物理的科学知识,这一方面说明我

12、国古代的文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看到现代知识与古代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以致用的信心。练习(2009四川雅安)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目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生动描写,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答案:河岸七、综合类中的物理例 7(2009 年湖北咸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孤掌难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花气习人知昼暖”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 “真金不怕火炼” 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D “潭清疑水浅”

13、光的折射现象解析:此类知识是文学知识的综合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所以 A 说法正确;香味越浓说明分子热运动加剧,意味着温度升高,所以 B 说法正确;熔化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熔点,而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的温度,所以不能熔化,所以 C 说法错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看到的是升高的虚像,所以 D 说法正确。答案:C点评:现在中考物理与语文整合进行命题时,经常出现谚语、成语、诗词、俗语等综合考查物理知识,要针对不同的文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把相应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其中,领略美的风景和享受。练习:1 (2009四川成都)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潭清疑水浅” ;“墙内开花墙外香”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中,能够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释的是_;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_。 (均填序号)答案: 2 (2009湖北宜昌)俗话说“水涨船高” , “水涨”是以_为参照物的, “船高”是以_为参照物的。答案:地面;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