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5179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4月月考历史试卷说明:1.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前请把答题卷上的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并把所填写在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

2、,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说明西周时期存在大一统因素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是从文化统一角度说明西周分封制特点,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合,B错误;分封制度下很难实现权力故高度集中,故项错误。2.以下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下表出处论述礼记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左传成公二年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论语译注天子八佾(佾y,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A.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3、.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答案】C【解析】由礼记的记载可以得出,礼乐制度有利于人们明是非,变亲疏,左转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人的诚信,即规范人的行为;论语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明确统治集团内部的尊卑等级,由此可知三则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由教化和规范秩序的功能,C正确;ABD均比较片面,不能全部反映三则材料信息。点睛: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结合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知,商周时期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礼乐制度,以配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此作答即可。3.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

4、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A. 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 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 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D. 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答案】C【解析】材料“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反映了汉代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相比秦代更完善,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故A错误;首都规划的变化不能直接说明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故B错误;首都规划的变化也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故D错误。故选C。4.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

5、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秦朝实行郡县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末出现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A. B. C. D.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涉及的君主专制,反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末出现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均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符合题意,故C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联系所学中央集权的史实分析解答。5.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

6、尖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 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 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 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既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集权要求,又照顾到各地的区域性文化差异,符合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实际,减少了制度管理中的阻力和冲突。从材料中的“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来看,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故答案为D项。A、B项说法绝对,排除;地方王国有较大自主权,对中央集权有所削弱,排除C项。点睛:

7、西汉初年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同时因鉴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又恢复诸侯王分封制。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郡直隶于中央,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诸侯王国,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央对抗,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6.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以绳纠天子”;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洪武十五年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这一进程表明A. 谏官职责趋于明确B. 宰相权力受到制约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 监察制度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谏官的职权

8、由唐代之前的“以绳纠天子”到北宋的“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再到明朝“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这等于说谏官由为宰相服务到为皇帝服务,所以这一进程体现了皇权专制不断加强,故选C;谏官的职责一直很明确,题干提到的是职责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题干中的三个阶段只有两个阶段提到了宰相,故B不能完整反映题意,所以排除B;仅根据谏官职责的变化就得出监察制度走向成熟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D。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

9、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7.朱元璋在成为吴王后,将自己的统治区设立为红巾军江南行省,自己总揽行省大权。在称帝后,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行政权归布政使,军权归都指挥使,监察权归按察使。从朱元璋先后举措来看,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存在的弊端是A. 地方权力较弱B. 皇权受到威胁C. 地方权力过大D. 中央集权加强【答案】C【解析】朱元璋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就是为了削弱地方的权力,也说明了行省制度之下存在着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方权力是较强而非较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度不会威胁皇权,选项B

10、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集权的加强不属于行省制度的弊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雍正帝为办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

11、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所以排除,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9.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等级的雅典公民有不同的权利,但不能说明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故A错误;材料反映所有公民都有其政治权利,没

12、有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故B错误;“第四等级的公民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说明雅典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而是强调公民有基本的权利,故D错误。故选C。10.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 必须人人参政B. 宣扬平等意识C. 强调依法治国D. 政治自由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政治自由有限。根据

13、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允许、不能、不得中立”等字眼是在强调政治自由是相对而言的,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参政,而不是必须人人参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平等意识方面的信息,启蒙运动才宣扬平等意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还未达到依法治国的程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政治自由有限11.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

14、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 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B. 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 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 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罗马帝国不断的对外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十二铜表法的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惩罚比较微小,说明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某些条款僵化,故D正确。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法官审判案件都要遵循法律,C排除。罗马帝国扩张的

15、过程逐渐形成了万民法,这是对公民法的继承,A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2.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A. 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B. 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C. 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D. 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和迁移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从西方古典法律制度中吸取经验而不 是简单复兴,因此A表述不合史实;由材料信息及已学史实可得出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定应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倡私法精神就是要在中国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中,特别是在契约法律中规定一定数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C不合题意;罗马法的制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