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197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14)文(无答案)1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2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右侧材料中“牛排”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最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的被迫开放B同光新政时期的仿洋C清末新政时期的以洋为尚D民国初政府提倡文明开化3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入人心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

2、程度的觉醒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4孙中山于1912年3月5日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辫发之制,悉丛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社会风气B恢复汉族传统C废除专制统治D革除满清恶俗5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A男女

3、的婚恋观不同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6清末上海竹枝词写道“衣衫华美习为常,抱布贸丝作大商。几句西人言语识,肩舆日日到洋行。”下列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概括准确的是()A民营企业的发展B思想观念的变化C消费水平的提高D工业文明的冲击7衣着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军装和干部服盛行的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8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远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影响9民国时期,一些国货广告也以洋货为其诉求方式,即便是国货也要取洋名。甚至许多人放弃很好的绸缎不穿,都去穿外来的洋布。这些穿着方式的出现说明()A人们的心理影响消费B西方的商品质优价廉C广告宣传效应影响大D当时崇洋风尚开始形成10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