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4211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宋明理学1、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3、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儒道思

2、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道教危机的出现4、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 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人的探讨。 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就是( )A.道理B.天理C.本心D.良知5、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的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6、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 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知行并重的关系B只格一物

3、便通万理C认识的渐进性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7、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王阳明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说明王夫之( )A.热切呼唤政治变革 B.彻底否定儒家思想C.积极倡导学习西方 D.强调物质运动观念9、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

4、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1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11、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12、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

5、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6、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

7、因。(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14、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丁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

8、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

9、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玄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矛盾日益尖锐,玄学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故D项正确。魏晋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不是动摇,排除A项。玄学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不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排除B项。C项因果倒置,国家分裂是玄学产生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与所学的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相结合。诗歌前两句的关键是“万化根源总在心”,即

10、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内心,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诗歌后两句嘲笑以前从外物人手的求理方法,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该诗歌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融合的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D项材料无法反映。材料信息“道教典籍”“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表明,这一时期道教典籍中吸收了儒家思想,这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二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创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故选B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11、: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B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材料中朱熹反对“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的说法,认为“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强调认识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A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材料不能体现。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指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故

12、A项符合题意。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日新又新”的过程,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王夫之追求新知,不是对人性本善的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批判社会现实,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王守仁“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与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民分四等的传统观念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D项正确。“民主”是针对政治上君主“专制”而言的,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B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C项中“彻底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0答案及解析:答案

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都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是对于得到“理”的途径是有分歧的,是有矛盾的,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才能得到“理”,而陆王心学却认为“发明人之本心”即可以得到“理”,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 可知.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不关心则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故选D项。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14、故A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不能准确体现题干意思。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观点:为政以德。 发展: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建树: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不同: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原因: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主要原因: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解析: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