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56306486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完整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难 点 1、劳动价值理论。 2、剩余价值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 6 学时,讨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资本

2、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小生产者两极 分化的产物。 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生产资料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 社会生产力。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的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其途径有:第一,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第二,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起源于把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而是对直接 生产者的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为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 所谓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少数人手中 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利用暴力手段掠夺农民土地,是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案例)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随着资本积累进程的发展, 资本关系从根本上改造了社会生产,创造了巨大 的社会生产力并使其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资本所创造的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 推动着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成为资本关系自我扬弃的强大动力。因此,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 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

4、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是商品 的自然属性,使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为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 价值的东西, 就不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 用价值

5、之中, 因而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缺一都不可能成 为商品。 二者的对立或矛盾表现在: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其次, 二者具有相互排斥性。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 他只有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 者才能获得价值, 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 值,二者不能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 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

6、劳动, 就是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具体 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力的支出。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 尽管在具体形式上千差万 别,但它们都是人们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这就是抽象劳动。 各种不同的商品之所 以能够进行比较和交换, 就是因为它们都凝结了这种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 品的价值,它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 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 或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式上看的,抽 象劳动则抽象掉了

7、劳动的具体形式;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作为有用劳动, 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是永恒的自然范畴, 抽象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则是商品经济 特有的范畴; 具体劳动作为劳动的个性是性质各不相同的劳动,它构成社会分工 体系,抽象劳动作为劳动的共性是性质相同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不同, 只 有量的差别。 (三)价值量的决定 1、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 既然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的凝结,那么,价值量当然也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的量是 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

8、劳动时间。商品的价 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也只能是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商品的价值量还收到劳动的繁简程度的影响。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2、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1)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9、。 (2)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 能。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着价 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形势。 商品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1)从孤立 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 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 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 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 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 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10、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2)从不 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 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 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而变动。例如,一把铅笔的价格不管怎样波动,它的价格总是低于一把钢笔的价 格,原因就在铅笔的价值低于钢笔的价值。因此,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不仅不是 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恰恰是价值规律发挥其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如使用价

11、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是由商品 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引起并由其决定的。 所谓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 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所谓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 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贯穿 商品经济发展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

12、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 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 认识。 3、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

13、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 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同任何商品一样,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 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 和再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 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 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它还受到历

14、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使 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一般商品在被消费和使 用的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劳动力商品则不同,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过 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 件。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与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 并凭借这 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活超额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所有制决定着所

15、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在资本主义下,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 只 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 雇用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用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与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一方面是物 资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家

16、为了进行生产, 就必须先垫付资本, 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另一 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 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那部分资本和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 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和改变物质形态,生产出新产品。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 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 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 料,在生产过程以外消费掉了。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 部分来补偿的。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 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揭示了剩余价 值产生的源泉。 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 而 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惟一源泉。第二, 它为确定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