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5806420 上传时间:2020-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学思想史作业试析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关系摘要:“君子”和“小人”一直为世人所谈,但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时候确是孔老夫子论语开始的。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转折点,从中认识到这两者含义的慢慢演变。虽然论语有关两者的比较内容较少,但是仍按具体的运用了恰当的标准比较了俩者间的区别以及关系。在观察演变区别的同时,背后的情景也极为重要。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看起来一直是相对的,其实并非如此。历代研究论语的学者对这两个词诠释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走向 史应勇.古老的教化命题:论语中的君子、小人之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2):第77页。:一是强调君子与

2、小人的内心中道德境界的高下对立,即以“德”为主; 二是强调君子与小人社会地位的不同,君子应该带领小人,关怀小人,即以“位”为主,于是淡化了二者的道德对立。前者是以宋学家的诠释为主,后者以汉学家的诠释为主。其中这两点都没有违背孔子的本意,只是在“德”与“位”之间摇摆而已,钱穆在对论语解读时同有此意 钱穆.论语新解,第36页。“论语每以君子小人对举。或指位言,或指德言。”。历史地看,后者比前者更先在,君子、小人的原初涵义其实就是社会地位区别,其道德人格意义的区别应该是从社会地位意义的区别派生出来的,而且这种涵义转换大规模发生的过程并不早于孔子时代 张俊.儒家伦理的二维结构体系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3、于利”谈起J.文史哲,2017(04):44-54+165-166.。但是对于一个人,最难的便是定性。因为一个人的“位”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君子”“小人”的本身含义就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 吕方. 先秦时代的“君子”与“小人”D.河南大学,2009.。春秋中期前,这两个词仅仅是对两大人群身份的描述。其中“君子”指的是统治者,包括天子、国君、诸侯、大小贵族和各个级别的官吏等,而“小人”指的是被统治者,包括劳动阶级和庶民百姓 正如此说: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君子所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而小人从事的却是体力劳动。不仅是工作上体现的差别,在社会生活也处处显现,

4、比如在服饰佩戴方面,就有布料颜料区分并且在礼仪上有所规定不得僭越,从而确保两者身份的等级性。到了春秋中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君子”的概念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孔子在论语中便表达把他自身恢复周礼的任务的一些要求便寄托在了“君子”的要求上了 据相关学者统计,论语中总共出现“君子”107次,足以表达孔子对“君子”的重视程度以及所赋予的含义。大多学者统计为107次,极少学者为104次。从其他先秦著作国语左传中纷纷表现出给君子以道德要求,战国成书的尚书大禹谟 吕方. 先秦时代的“君子”与“小人”D.河南大学,2009.第3页。尚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5、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此篇说明尚书大禹谟中的“君子”“小人”之含义是战国时期人们所赋予的道德标准划分的,由此可见这篇乃伪作。中的“君子”“小人”,但是此处的道德要求并不是很明确,含有模糊之意。所以说明孔子之前的“君子”被加上道德含义是不准确的。因此在论语中以道德为标准来区分“君子”和“小人”最能体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论语这本书中,其中“君子”就出现了107次,“小人”就出现了24次,这两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想要表达的是对“君子”的期望,少用反面例子。论语中“小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在侧面也表现出了出现了让孔老夫子难以忍受的社会风气,足见礼崩乐坏的社会程度。在这

6、两者数据之中,据笔者统计,又直接以同一标准评价“君子”“小人”的共有16处,以下列出:(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5页。杨伯峻论语译注解释“周”是团结意思,钱穆解释为忠信。君子对待人忠信,不为自己谋私。而小人以自己的私心相互勾结但是不忠信。这里的比较标准是在德待人态度。(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86页。此处的比较标准是在位志向品格。(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91页。此处的比较标准是在位义利目标。(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

7、也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137页。比较标准在人品志趣高低大小。(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180页。比较标准是心地气貌。(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287页。比较标准是人心善恶。(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13页。比较标准是在位义利目标。(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15页。比较标准是心地气貌。(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22页。比较标准是做事准则

8、仁。(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36页。比较标准是在德人生态度。(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57页。比较标准是操守品格。(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70页。比较标准是在位义利目标。(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78页。比较标准是做事才能。(1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392页。比较标

9、准是内心敬畏,可归为做事准则。(15)子曰:“君子爱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402页。比较标准是两者的必备要求,可归为做事准则。(16)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篇) 钱穆.论语新解,第417页。比较标准是在义勇倾斜态度,义重于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君子”的要求王新龙.论语“君子”、“小人”与“女子”浅释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121-122. ,笔者将这些进行了整理,主要有:志存高远的人生目标(2)(10);知书达理的人生涵养(1)(4)(5)(15);忠恕守信的处世之道(6)(9)(13)

10、;重义轻利的人生得失(3)(11)(16);正大光明的人格形象(9)(12)(14);和而不同的人生境界(7);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8)。这些要求几乎将“君子”打造成为一个在德在位的完人,小人倒显得很普通了。而且“君子”并非只是表示有才有德之人,甚至这只是达到“君子”的众多要求之一而已。这更加说明了“君子”的要求之高,可能乃至于孔子也不一定符合这个要求。至于“小人”,在这么多篇中,大都表现的都是无德之人。从古至今,“小人”这个词就被赋予了这样的含义而未有更改。这样的内涵便从孔子论语以及后来的儒家中流传下来,从而造成这含义从社会学向伦理学的转变。其实,在这些篇幅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儒家道德学说中

11、虽有将“君子”、“小人”道德人格化的倾向,但并非已将“君子”“小人”完全道德化。君子、小人涵义道德化转向是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但是也有相关学者认为,对待“君子”“小人”也许是两套价值标准 张俊.儒家伦理的二维结构体系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谈起J.文史哲,2017(04):第48页。这两套价值标准分别是“君子晓之以义,小人晓之以利。”因为在春秋战国追名逐利并非被社会所批评,举例而言当时齐国管仲改革大力提倡追逐名利以及当时各国的工商业高度繁荣。对于儒家嗤之以鼻的追逐利益来说,所谓的“小人”怕是普遍都是。“君子”“小人”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道德对立性,反而两者之间是存在道德合理性的,所称的“君子

12、取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就是这种合理性。但是后世为何如此强调“君子”“小人”的道德性呢?首先是在秦以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确立,这种经济的对人的要求便是固定在土地上,反对追逐利益,“重本抑末”。其次,专制政府的建立需要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强调安分守己的社会秩序。最后,思想上因为宋明理学支持君子、小人道德人格涵义的区分,所以近世此种道德绝对主义的解释颇占上风。这从根本上塑造了儒家的君子观和义利思想,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因此今天一提到“君子”“小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道德人格的高下,其原来的等级贵贱、地位尊卑之义反而不明显;而一提到义利之争,多数人大多倾向于认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13、我们从孔子论语中对“君子”“小人”偏重来看,他所想要表达的是建立一个“君子”社会,而对“小人”也没有固然的尖酸刻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孔子承认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小人”追逐利益的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道德,但是对这种却并不是鼓励。反之,则是大手笔来说明“君子”的普世要求,从而宣扬“君子”道德优越说,压在“小人”之上,这样的社会才会有所稳定。不同的标准适应不同的对象,同一标准来区分对象,恰恰是论语中表达的两种策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论语“君子”是压制着“小人”的 周金声,韩铁刚.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刍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07):10-13.从中谈到的这一点“君子”压着“小人”,是因为孔子的仁义学说的建立基础就是等级制度,时常会忽略自身的责任,下位的权利权益是容易被有特权的上位所侵夺的。儒家崇尚君子人格,以君子仁义之道律己与待人,所以儒学被称为君子之学。但是在高高呼吁“君子”的同时,我们是否要排斥“小人”的存在呢?其实问题的重点在于我们是以何种观点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位”的问题不涉及是非、善恶、褒贬,即不涉及价值取舍,而“德”的问题是有明确的价值取舍意义的。价值追求才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永远的一盏明灯。这是今天的我们必须明确的 史应勇.古老的教化命题:论语中的君子、小人之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2):第83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