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480198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导学案(学生版)祁阳二中杨年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离骚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课时建议】 2 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

2、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 ,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

3、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3、有关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 中释为“ 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 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认为

4、“劳商”与“ 离骚”均系双声字, “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文学上常以“风骚”并称。风 是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诗经 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 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2【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 ) 侘傺( ) 揽茝( ) 蕙纕( ) 芰荷( ) 溘死( ) 攘诟( ) 谣诼( )(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 延伫吾将反 “反”通 B、一词多义虽 以余虽好修

5、姱 长太息以掩涕 虽九死其犹未悔 谣诼谓余以善淫 竞周容以为度 之 哀民生之多艰 高余冠之岌岌兮 C、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 固前圣之所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 长余佩之陆离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F 翻译。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文本解读(在本诗中找)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探究案探究点一3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

6、謇朝谇而夕替”,有哪几个个原因? 明确:屈原用什么态度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诗中的屈原在衣着和外貌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比喻什么?探究点二赏析离骚的语言特色训练案课外延展1、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 ”(远游)。2、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离骚(节选)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1)解释下列词语已: 故都: 美政: (2)翻译国无人莫我知兮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