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54739649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06小学数学二年级2单元上课实践示例:《认识平行四边形》2案例解析5《认识平行四边形》课例评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片断评析 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高小娣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认识图形”部分的常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 重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感悟平面图形相互间的关联。 本节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 操作、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获取知识, 概念的建构自然而然步步深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 践,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浸润在 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趣味盎然,充满 生机与活力。 【片断一】 师:孩子们,

2、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钉子板。一起来看,钉子板上围 的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继续看,这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长方形) 生:长方形。 生:还是四边形。 师:说得很好!这是?(课件演示:正方形) 生:正方形,还是四边形。 师:说得很完整。继续看,这是?(课件演示:五边形) 生:五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五边形的? 生:我是数的它的边。 师:请你到前面来,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 (生一起数) 师:数出它有几条边? 生:五条边。 师:继续看,这是?(课件演示:六边形) 生:这是一个六边形。 师:数得真快!现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 生:这是一

3、个四边形,还是斜的。 生:它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已经知道它的名字了, 刚才我们围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像这样的四 边形是长方形,这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像这样的四边形也有一个名字,叫 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评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在开 课时显得尤为重要。新课伊始,把握学生知识起点,以“边”为切入口,借助学 生感兴趣的熟悉的钉子板引入新课,不仅有效地唤醒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而且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片断二】 1. 说一说。 师:仔细看这个新朋友,它长什么样子呀? 生:它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是一

4、样长(生到前面来指)。 师:还有谁想说? 生:它是长方形斜过来的。 师:哦,你是拿长方形比较的,和长方形相比,这儿的两条边斜过来了(手 比划斜过来),当然也可以这样斜过来。观察得很仔细! 2. 找一找。 (课件出示:竹篱笆图) 师: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 小明家的院墙外边围了一周竹篱笆, 从篱笆图中,你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生到前面指) 生:这是平行四边形。(边指边数出它的四条边) 师:还有谁和她找的不一样的? 生:这也是平行四边形。 (指由几个小的图形合起来的一个大平行四边形) 师:她指的有什么不同? 生:她指的是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 师:刚才有小朋友是找

5、的一个小平行四边形,也有小朋友指的是几个小的图 形合起来的一个大平行四边形,真棒! 3. 描一描。 (课件出示:楼梯扶手图) 师:这是什么? 生:楼梯上的扶手。 师:楼梯扶手中也有平行四边形吗?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练习纸,从图中找出 一个,沿着平行四边形的边把它描一描。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描好了吗?刚才老师拿了这几个小朋友描的,一起看他们描的和你一样 不一样。 (展示第一幅学生作业) 师:她描的是平行四边形吗? 生:她描的是一个小的平行四边形。 (生到前面指平行四边形的边) (展示第二幅作业) 师:他描得怎样? 生:他描的是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 (展示第三幅作业) 生:他描的是一个更大

6、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边画的时候边有点出头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描的时候我们要像这样把四条边连起来。(手指着图比 划,沿着平行四边形的边描一周) 师:你描对了吗?刚才我们不仅能自己描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能评价同 伴描得怎么样,真好! 4. 拉一拉。 (1)拉长方形框。 (出示:长方形框) 师:看,现在老师手上拿了一个框子,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现在我把这个长方形框子向两边拉一拉,(拉动长方形框)你发现了什 么? 生:我发现了形状不一样,可是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还是一样长的。 生:形状变了,但是边没有变化,还是一样长的。 师:你们同意吗?再拉一遍。 (师演示:由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7、 师:原来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这样拉一拉,形状变化了,变成了? 生:平行四边形。 师:形状变了,但是上下,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没有变。继续看。 (师演示:把刚才的平行四边形拉得更扁) 师:继续拉。谁有话想说? 生:平行四边形变得更扁了。 生:还是平行四边形,只是和刚才相比,更扁了。 师:真是善于观察!还有谁想说的? 生:和刚才一样,形状变了,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没有变。 (2)拉正方形框。 (出示:正方形框) 师:老师又带来了一个什么形状的框子呢? 生:正方形。 师:我也来向两边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变成了菱形。 师:你懂得真多!像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它还有一个名字

8、,是菱形。还有谁 想说的? 生:它四条边全都一样长。 师:同意吗?继续拉。 生:更扁了,但是仍然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四条边的长度变了吗? 生:没变,还是四条边一样长。 师:看来,大家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5. 拼一拼。 (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尺) 师:认识吗? 生:三角尺。 师:它是平行四边形吗?(再出示一个和刚才完全一样的三角尺)用两块完 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把眼睛闭上,先在脑中拼一拼。 师:拼好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拼一拼? (指名到前面拼) 师:他把两条一样长的边拼在一起,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怎么样? 生:很好!(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示范沿着平行

9、四边形的边画下来) 师: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同桌两人合作,先拼一拼,再画一画。 集体交流,指名小组汇报,课件演示。 师:看来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我们就可以拼出 一个平行四边形来。 【评析】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 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 形;找一找,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 形与生活的联系; 描一描,在描的过程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体验更为真切;拉 一拉,学生不仅体验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也为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埋下伏笔;拼一拼,

10、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空间,学生拼图形,调整拼法,画图形,就是对平行四边 形的认识不断清晰、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发展 了数学思维,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 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学生在深度参与,自主探究的过 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数学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 【片断三】 师: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怎样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生:我知道了长方形只要一斜过来就是平行四边形。 生:我知道了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

11、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看来咱们的收获可真多! 师:你觉得自己今天这节课的表现怎样? 生:一般。 师:你觉得自己哪里表现不够好的? (生说不出) 师:呵呵,是个很谦虚的孩子。 生:我觉得自己的表现很好。 师:很自信,希望你继续保持。 生:我觉得自己表现还可以。 师:还可以,继续努力啊!关于平行四边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为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生:怎样画平行四边形? 生:为什么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关于平行四边形,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以后我们会继续研究。 【评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指出: “学习评价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应建立目标多元, 方法多样的 评价体系。”本节课,学生的自评与同伴的互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细细回味,我们听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语言,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认为他 画得怎样?”“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教师为 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形成自我认识、 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能力;同学之间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让学习伙伴 一起来互评,有利于找到学习中的存在问题,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学习质量。一 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然而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是无限的,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 内容,提出疑惑,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