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4565709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流域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淮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11月 24日安徽省淮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一、 建设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安徽省淮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2、拟建项目概况安徽淮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区位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主要沿淮河、窑河、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天河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沿北肥河、澥河、浍河、怀洪新河、沱河、北沱河、新汴河、四方湖、香涧湖、沱湖、颍河、泉河和涡河布局,涉及淮北市的濉溪县,宿州市的灵璧县、泗县、萧县、埇桥区等4个县区,蚌埠市

2、的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淮上区、禹会区等5个县区,滁州市的凤阳县、明光市等2个县市,六安市的寿县,亳州市的蒙城县、涡阳县等2个县,阜阳市的颍上县、阜南县等2个县,淮南市的凤台县、潘集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毛集实验区等6个县区,总计8市23个县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其建设总规模为217.14万亩,预计新增耕地78999亩,新增耕地率为3.64%。依托淮河流域优越的水土资源,通过项目建设的新增耕地质量达到基本农田质量标准,2010年实施项目38个建设规模109.94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9859亩,新增

3、耕地率为3.63%;2011年实施项目34个建设规模72.00万亩,预计新增耕地26637亩,新增耕地率为3.70%;2012年实施项目17个建设规模35.21万亩,预计新增耕地12504亩,新增耕地率为3.55%,三年内总计实施89个项目,建设基本农田178.68万亩。二、拟建工程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路桥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工程、居民点整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对水、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环境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根据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区域的环境现状,本

4、次评价将就项目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识别,充分认识这些影响将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及影响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1、项目建设对相关环境要素的影响(1)地形地貌土地整理项目的平整土地、修建渠道、道路建设等措施,对地形地貌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措施使项目区的地形更加规整,原有荒坡地、洼地、自然水塘可能变为平整开阔的地面,原有的坑洼不平的自然地势和杂草、农作物混杂的地表植被可能改变为人工建筑构筑物和人造绿化景观。影响的主要参数有坡度大小、地形高差等。(2)局部气候与大气环境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通过对地表覆盖条件进行改变,必然导致局部

5、小气候的变化。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风速和风向。项目各建设内容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地表的覆盖条件、土壤结构和质地以及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这会导致局部小气候的变化。如农田防护林带网的建设,不仅可防风固沙和改善农田小气候,还会通过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等改善农田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项目各建设内容的施工也会产生扬尘、废气等,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但是随着项目建设的结束,影响会逐渐消失。对大气及其生态过程的影响,通过改变植被覆盖状况、土壤的理化性质、地表水文结构等间接方式表现出来的。影响的主要参数有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湿度变化指数、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等。(3)水文与水环境

6、基本农田整理的许多重要工程如水利水电工程、农田灌溉工程等往往改变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从而改变水文结构;提高粮食产出、耕地增加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土地整理中村镇归并、城镇建设带来的污水排放,对土地整理区内部及周边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 项目的实施会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和土壤土质,这些条件的变化会改变降雨利用率、地表径流量以及泥沙含量;大面积耕地开发及新市镇建设会加大地下水抽取量;灌溉排水系统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位,并对农田水分和盐类的运移、分布会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水利工程如水库、蓄水池修建后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

7、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改变水量的时空分布,减少洪水发生时所带来的灾难,尤其是水土流失;在未利用土地开发中,为保证灌溉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开发,从而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分配状况;新开发的农田施肥、喷洒农药和地膜使用带来的农田面源污染、村镇归并及新集镇建设等均会带来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从而对整理区内部及其周边乃至区域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水资源平衡指数、水质指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4)声环境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建筑施工期,由于建筑施工、砂石、水泥搅拌、建筑材料运输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为农村环境人口密度小,这种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也会随着施工结束而终止,

8、影响是暂时的。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等。(5)固体废弃物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弃渣,二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工地人员生活相对简单,施工期间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少,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也较小。而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弃渣,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对地表植被、土壤环境构成威胁,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影响的主要参数有弃土弃渣量、弃土弃渣场地数量等。(6)土壤环境土地平整工程会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大型机械进行挖填,有可能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表土熟化层;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季节一般是在秋收后或春播前,正值干旱少雨

9、季节,此时很容易引起土壤的面蚀和风蚀。而且由于涉及的面积广,被侵蚀的土壤是肥力强的表层细土,所以对整个土地整理区域来说,面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可能相当大。农田排灌工程建设形成的良好排水系统可以带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 缓解土壤的盐渍化,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使其不易受到侵蚀,而且限制了排水洼地的范围,减少了水饱和土壤的面积,可以减轻内涝的危险。但同时不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另外,一般工业、畜牧、家庭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入渠道注入农田,也将可能污染土壤。农村道路工程和居民点整理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大量的土地裸露以及车辆的运输与开挖会对土壤引起很大的扰动,在此期间土壤极易受到侵蚀

10、。但当农村道路和居民点整理建设完毕,对土地的扰动停止,稳定后的土壤侵蚀速度可以恢复到工程建设前的水平。影响的主要参数有土壤肥力指数、土壤污染度、土地退化面积(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等。基本农田整理对土壤土质影响的主要指标有水土侵蚀模数、表层土壤厚度、通气性、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团粒结构、含盐量、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含量)、PH值、农药等。2、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1)植被和野生生物土地平整过程可能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使荒地建成规范、平整、适宜耕种的条田,植物群落由农作物和人工防护林所替代,使大量的天然植被受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因生存空间减少而受到影响,物种的多样性也随之降

11、低。为提高输水和排水效率,农田排灌工程的建设不仅大量使用了水泥,而且往往将沟渠设计成渠身笔直、渠底平坦,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项目区域中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因为水泥硬化的渠道使沟渠中具有涵养生物的水容易流失,不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使群体趋向不稳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田间道路工程、排灌沟渠和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相互交接形成廊道网络,使项目区域中的廊道格局发生变化。当廊道网络穿过一些生态敏感区域时,有可能对农田动物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产生道路致死、沟渠致死、生境回避等一系列的影响;同时,道路建设利于人类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更强烈地景观格局和过程的改变,损害斑块内部物种

12、和稀有物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2)水土流失一方面土地整理项目按照“田块方正化,道路林带网络化,水利配套化”的要求进行建设,使之成为“田成方、渠成网、路通畅、林成行”的农田新格局,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遏制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但是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各工程建设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面积的土地扰动和破坏项目区原始植被,引起植被覆盖率下降,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模数或水土流失量等。(3)自然景观土地整理涉及到地块规模、地块形状的改变,涉及到排灌沟渠与道路的重新布设, 是在小

13、范围内对原有不合理的景观格局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形成新的景观格局的过程。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田块的规整度、田块的连片程度、廊道的连通度得到提高,但可能导致农田景观异质性减少、田块的破碎度降低,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贯性。这些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的生态行为,导致动物生境回避,但土地整理后这种“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美妙景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理区域的环境美学价值。在土地整理活动中有时会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对一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自然景观如湿地、湖泊等、自然保护区等造成永久性破坏,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损失。影响的主要参数有景观多样性、景观连通性、景观美感度。3、

14、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表现(1)农业生产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改善耕地质量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且分布较为分散。省内大部分属于低山丘陵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较差,而淮河流域平原区具有地形、土壤、水资源等优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好。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仅可新增大量耕地,且新增耕地不需要长期耕作就可达到较高的质量标准,将从数量和质量上促进安徽省的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条件项目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部分未利用地,已利用土地生产率和利用效益也不高。重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减少或杜绝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显、隐性浪费,有可能使项目区

15、土地产出率提高10-20%。项目整理区域内农业生产道路系统不完善,大部分农业生产道路为土路,而缺乏养护,破损严重。而且区域内骨干灌溉设施虽基本上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但田间灌排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田间灌排设施修建自发无序现象也较普遍,串灌串排、灌渠渗漏,水资源浪费严重;排沟淤塞、泄洪不畅,在平原区尤为突出。项目通过大规模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将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有粮食单产、灌溉保证率、排灌通畅度、新增耕地率、土地垦殖率、道路通达度、人均耕地面积等。(2)社会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田间道路施工可能对附近的村庄造成一定干扰,

16、导致村民出行不便、影响局部交通;灌排工程建设短期截流可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居民点整合工程也可能会带来农居点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这些影响会随着项目的结束逐渐消失。从长期来看,项目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居点拆建、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公用设施建设等各类规划,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和村庄各类建设,将大幅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卫生条件,用水安全也可得到彻底改观。农民就业与收入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大量农民工返乡,给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重大工程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耕种亩均收入,同时也可迅速消化大量返乡劳动力,破解淮河流域当前农村发展的困局。影响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