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管廊架延伸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5MB
约293页
文档ID:153915793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管廊架延伸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1/293

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东防波堤管廊架延伸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连云港润桥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南京师大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0 年 8 月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东防波堤管廊架延伸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I 1总论 11.1 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 11.2 报告书编制依据 31.3 评价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 71.4 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 152工程概况 212.1 项目概况 212.2 周边工程概况 232.3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352.4 管廊设计 462.5 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计划进度 542.6 工程占用(利用)海岸线、滩涂和海域状况 592.7 项目建设必要性 593工程分析 633.1 生产工艺与过程分析 633.2 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643.3 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673.4 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的分析与识别 673.5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保护对象的分析与识别 683.6 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684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 694.1 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4.2 社会环境概况 1035海洋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1155.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概况 1155.2 海洋生态环境概况 1455.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735.4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178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56.1 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56.2 地形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2046.3 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56.4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 2076.5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76.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2086.7 固废影响评价 2096.8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06.9 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2117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2137.1 自然灾害等可能对项目用海产生的风险 2137.2 溢油事故风险评价 2137.3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2138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2178.1 清洁生产 2178.2 清洁生产分析 2178.3 清洁生产结论 2188.4 清洁生产建议 2199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209.1 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污染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209.2 建设项目各阶段海洋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2219.3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对策措施一览表 22110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合理性 22310.1 经济影响 22310.2 社会影响 22310.3 环境经济损失 22410.4 环保投资 22410.5 环境经济损益综合分析 22411海洋工程的环境可行性 22511.1 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22511.2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23611.3 建设项目的政策符合性 26111.4 工程选址与布置的合理性 26211.5 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264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6512.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26512.2 环境监测计划 26713工程生态用海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27013.1 产业准入 27013.2 岸线利用 27013.3 用海布局 27013.4 污染防治 27113.5 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 27113.6 跟踪监测及监测能力建设 27114结论和建议 27214.1 工程分析结论 27214.2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 27414.3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结论 28214.4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结论 28514.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结论 28514.7 公众参与分析与评价结论 28614.8 区划规划和政策符合性结论 28614.9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287附件 2881 总论1.1 评价任务由来与评价目的1.1.1 评价任务由来连云港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我国铁路、公路及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通道的结合部,是我国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为我国中原及西部地区天然而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2008 年 3 月《连云港港总体规划》获交通运输部及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连云港港将形成由湾内连云港区、湾外北翼赣榆港区和南翼徐圩、灌河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格局交通运输部及江苏省人民政府于 2009 年联合批复了《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于 2018 年批复了《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优化方案》总体规划和规划优化方案都明确指出:赣榆港区是连云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云港港拓展港口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赣榆港区以服务后方精细化工、加工工业等临港产业起步, 逐步发展成为为后方临港工业和腹地经济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为缓解日益增长的港口货物运输需求、适应临港产业发展新要求和解决连云港区空间不足等矛盾,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按照《连云港港总体规划》明确的“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拓展港区、提升功能,加快新港区的开发建设赣榆港区是连云港港“一体两翼”中的北翼,赣榆港区的建设是连云港港“一体两翼”总体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同时赣榆港区功能是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为主,赣榆港区的建设发展,可以有效拓展连云港港的功能, 进一步释放连云港区的深水泊位能力;有利于承接连云港港区货物转移,促进连云港市东部城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意见的实施。

因此,加快赣榆港区的建设将使连云港港“一体两翼”布局更加完善,功能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合理,有利于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赣榆港区已建管廊架总长约 4670m,沿东防波堤根部向南延伸至起步工程罐区为了推进赣榆港区液体散货泊位及后方罐区的开发建设,现拟开展赣榆港区东防波堤管廊架延伸工程,以满足赣榆港区 4#~6#液体散货泊位管廊布置的需16南京师大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求新建管廊架北接已建管廊架、南至 6#液体散货泊位引桥布置,总长约 1205m赣榆港区东防波堤工程全长 6350m,4+950~5+925 段堤顶高程 7.34~7.57m,为越浪防波堤,现有堤顶宽度不足布置管廊架和检修通道条件为满足新建管廊架的布置要求,需对赣榆港区东防波堤 4+950~5+925 段进行拓宽改造改造后防波堤堤顶宽度为 15m,主要布置 7m 宽管廊架和 4m 宽检修、消防通道由于赣榆港区疏港管道的管廊架工程为港区公用工程,不同货种的疏港管道根据相关要求布设在管廊架上,本次仅实施东防波堤南段拓宽工程及管廊架建设,后续具体货种管道的架设根据各自立项单独建设,另行开展环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的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受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赣榆有限公司委托, 南京师大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本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本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20 年 4 月 3 日,受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委托,江苏省苏协环境技术研究院在连云港组织召开报告书评审会,根据与会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2020 年 7 月,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赣榆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连云港润桥港口物流有限公司,由其具体开展本项目建设和运营,并具体落实项目建设及营运期间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本项目建设单位变更为连云港润桥港口物流有限公司1.1.2 评价目的与原则(1) 评价目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附近海洋环境特点以及所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通过评价达到如下目的:1) 全面系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工程海域海洋环境现状,为海洋环境管理和预测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2) 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环境问题,建立潮流数学模型,预测工程对附近海域水文动力、地形冲淤环境和海水水质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3) 通过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与对策,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达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4) 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 评价原则1) 结合区域现状,依据有关的国家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及其环境管理要求开展评价工作;2) 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有效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3) 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体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原则;4) 全面收集评价区域已有资料,评价工作做到真实、客观、公正,结论明确1.2 报告书编制依据1.2.1 中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1) 《防止废物和其它物质倾倒污染海洋公约》,1972 年;(2) )《经 1978 年议定书修正的 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MARPOL73/78)》,国际海事组织1.2.2 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 年 11 月 5 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 6月 27 日修正(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8 年 6 月 1 日生效,2018 年10 月 26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 年 4 月 1 日施行,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 10 月 29 日修订通过,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改(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 10 月 28 日全国人大通过,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 年 10 月 27 日全国人大通过,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 年 1 月 20 日全国人大通过,2014 年第四次修正(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 年 11 月 8 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4 次会议通过,自 198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018 年 10 月 26 日修订、施行(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年 10 月 5 日颁布,2011 年 1 月 8 日第一次修订,2013 年 12 月 7 日第二次修订(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 年 9 月 2 日通过、公布,198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6 年 11 月 7 日修订、公布、实施(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 2 月 29 日通过修订,2012年 7 月 1 日起施行(14)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