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153827015 上传时间:2020-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中国科技史概论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园林概述凌妍淳 PB04206212 古老的园林是祖先给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非常值得研究。园林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而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到了明清时期,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外。在16至18世纪的全盛时期,有园林200余处,这使拥有“园林之城”的美誉。现保存完好的有数十处,包括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 古典园林最典型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四大名园,它们产生于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

2、文化涵丰富而成为众多古典园林的典和代表。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画的情趣、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的两大系列,前者多集中在一带,后者散布在江南各地,以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风格、色彩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富丽堂皇著称,园

3、林则以自由小巧、精致淡雅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似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

4、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均产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冶和美的享受。 完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和谐、美化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

5、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设等各个方面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

6、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丰富的社会文化涵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在点缀园林的同时,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的信息,物质容和精神涵都极其深远。其中有反映儒、释、道等各流派哲学思想观念的,有宣扬人生哲理、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和渲染的,这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园中汇集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具有极高的文

7、物价值。另外,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宅第园林,其建筑规制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名园介绍以下本文选取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分别对其进行介绍。1.网师园网师园,地处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

8、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巧为运思,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网师园至今在总体上还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氏自称“邻”,更园名为“邻小筑”。1917年,作霖购得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该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网师园经整修后从1958年开始对游人开放。网师园是古代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

9、外形整齐均衡,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的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建筑造型秀丽,精致小巧,尤其是池周的亭阁,具有小、低、透的特点,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2.拙政园拙政园,是最大的名园。始建于1531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建设,新中国

10、成立后又经整修。全园占地面积5.2公顷,共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基本保留明代风貌,同时也是全园精华所在。 拙政园的第一位主人是明代御史王献臣,他归隐后,追求“逍遥自在,享闲居之乐”的生活,以晋代越在闲居赋中诗句“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为政也”之意取园名为拙政园,借凡人所做浇花卖菜的事来喻主人做官不得志和清高的心境。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有聚有分,尤以中园为代表,水的面积约占三分之一。 过倚玉轩,再折西,就到小飞虹,东西方向横跨水上,这是诸园中唯一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水 波荡漾,宛若飞虹,因而得名。 枇杷园北侧云墙上的园洞名“晚翠”,从洞门南望,以嘉实亭为

11、主体构成一景;从枇杷园透过洞门北望,以雪香云为主体又成一景,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过小沧浪水阁往北,有一座假山,由这里沿池过小桥,就到了旱船。它的下层叫 “香洲”,取楚辞“采芳洲之杜若”的诗情;上层名“徽观楼”,楼中有大镜一面,映着对岸的“倚玉轩”一带,扩景深远。这种虚实对比增加景深的手法,对爱欣赏含蓄书画的游人,应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3.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全园景色简洁古朴

12、,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园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

13、景的典。4.狮子林狮子林为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狮子林既有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

14、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圆明园、避暑山庄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风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园林对美的追求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在今后的建筑中若能处处发现美欣赏美也不失为造园师留给我们的极好的一笔财富。参考文献: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19912谷西,中国美术全集:园林建筑,中国建筑,19883敦桢,古典园林,中国建筑,1979.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