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3309660 上传时间:2020-11-2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填空题 1、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核苷酸是(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核苷酸是( )。 2、dTMP的直接前体是( )。 3、人类对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 4、嘧啶合成中氨甲酰磷酸的合成以( )作为氨的供体,尿素循环中氨甲酰磷酸由( )作为氨的供体。 5、与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原子来源都有关的氨基酸是( )。 6、治疗痛风可用( )来作为黄嘌呤氧化酶的自杀性底物。 7、5-FU的抗癌作用机理是( )。,2,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苯丙氨酸 D.CO2 E.一碳单位 2.在细胞中自UMP合成dTMP的有关反应

2、涉及 A.四氢叶酸衍生物传递一碳单位 B. 四氢叶酸氧化成二氢叶酸 C.中间产物为dUDP D.受5-氟尿嘧啶的抑制 E.受6-巯基嘌呤的抑制 3、嘌呤环1号N来源于( ) A、Gln的酰胺N B、Gln的-氨基N C、Asn的酰胺N D、Asp的-氨基N 4、鸟嘌呤是() A、2-氧-4-氨基嘌呤 B、 2-氨基-4-氧嘌呤 C、 2-氨基-6-氧嘌呤 D、 2-氧-6-氨基嘌呤 5、催化5-磷酸核糖和ATP作用生成5-PRPP的酶是() A、核糖激酶 B磷酸核糖激酶C三磷酸核苷酸激酶D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3,6、下列哪种化合物对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 A、TMP B

3、、IMP C、AMP D、GMP 7、最直接联系核苷酸代谢与糖代谢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葡萄糖D、5-磷酸核糖 8、AMP分子中第六位碳原子上的氨基来源于() A谷氨酰胺 B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9、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 A核苷酸还原酶 B胸甘酸合成酶 C脱氧胸甘激酶 D核苷酸激酶,4,三判断题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先闭环,再形成N糖苷键。 2、dUMP转变为dTMP的甲基供体是携带甲基的FH4 。 3、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都需要PRPP。 4、氮杂丝氨酸的化学结构与Gln相似,它干扰Gln在核苷酸合成中提供氨基作用

4、。 5、黄嘌呤氧化酶只能以黄嘌呤作为唯一底物。 6、脱氧核苷酸是由核糖核苷三磷酸经还原生成的。,5,DNA的复制和修复,6,复制:以亲代DNA或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或RNA的过程。,几个基本概念:,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翻译:亦叫转译,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码解读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过程。,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RNA,即将DNA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7,DNA是生物界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特征以密码的形

5、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即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前通过DNA的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并指导蛋白质合成,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8,80年代以后在某些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遗传信息也可存在于RNA分子中,由RNA通过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即生物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9,1964-1970 发现劳氏肉瘤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逆转录,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单向流动。,中心法则:,RNA的复制存在于RNA

6、病毒,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机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10,11,DNA复制的可能方式的假设,全保留与全新复制,分散复制,半保留复制,12,一、DNA的半保留复制,2.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定义:,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同位素15N标记大肠杆菌DNA,首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方式合成子代DNA,这样新形

7、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第一节 DNA的复制,13,DNA半保留复制图示:,14,半保留复制的证明:,Meselson 和Stahl将同位素15N标记的15NH4Cl加入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12代,使大肠杆菌的DNA都带上15N的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转入14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分离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子四代DNA,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15,15N-DNA的密度大于14N-DNA的密度,16,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并非指DNA是一种惰性物质,是处于

8、不断变异和发展之中,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是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后代必要措施。,17,二、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1)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 问题的提出: 已知DNA两条链反向且都能作为模板; 已知DNApol聚合方向53; 冈崎等提出DNA的不连续复制模型,认为: 3 5走向的DNA是由许多53方向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而成的。 冈崎片段: 以 5 3 走向DNA为模板合成的小片段。 约1000-2000bp。,18,半不连续复制的发现,同位素实验,用含3H的dT标记用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 短时间内分离的DNA均为DNA小片段一段时间后检测到 DNA大片段

9、。当用DNA连接酶的缺失的变异株时,检测到大量DNA片段的积累。证明DNA复制中有小片段合成。 测定DNA小片段,远远大于合成DNA的一半。似乎两条链都是不连续合成的,后发现是由于U替代dT渗入DNA中,而被尿嘧啶-N-糖基酶切除所致。 在缺少尿嘧啶-N-糖基酶的突变植株中,DNA的U不再被切除,则检测到一半3H标记出现在小片段(冈崎片段)中。,1968日本学者冈崎:,19,前导链,滞后链,冈崎片段,前导链:以3 5 方向的亲代链为模板连续合成的子代链。,滞后链:以5 3方向的亲代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先逆复制叉移动方向合成冈崎片段,再连接成滞后链。,其复制过程的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故称复制叉,

10、20,三、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21,原料: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dATP、dGTP dCTP dTTP) 需要模板:以DNA为模板链,合成子代DNA,模板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DNA。合成产物与模板互补。 需要引物:一小段RNA(或DNA)为引物,在大肠杆 菌中,DNA的合成需要一段RNA链作为引物,引物含 3 -OH. 合成方向:5 3 ,(一) DNA聚合酶:1956年Kornberg等在大肠杆菌中首先发现DNA聚合酶,其后发现该酶在许多生物中广泛存在。该酶的催化性质如下:,22,(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5 3 聚合酶功能(但持续合成DNA的能力差); (2)3 5外

11、切酶活性(对双链无作用,在正常聚合条件下,此活性不能作用于生长链,只作用于生长中不配对的单链,校对功能。); (3)还具有5 3外切酶活性(双链有效);,1、DNA聚合酶:1956年Kornberg首先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该酶为单体酶,含一个锌原子。为多功能酶,具有:,该酶缺失时大肠杆菌仍具有DNA合成酶活性,只是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变异和死亡。推测该酶主要是对DNA损伤的修复,以及在DNA复制时RNA引物切除及其缺口的填补。,23,a. 聚合作用 在引物的3-OH末端,以dNTP为底物,按模板DNA上的指令由DNA pol逐个聚合上核苷酸。 酶的专一性主要表现为新进入的脱氧核苷

12、酸必须与模板DNA配对时才有催化作用。dNTP进入结合位点后,可能使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促进3-OH与5-PO4结合生成磷酸二酯键。,24,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25,b. 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 35外切酶活性是从35方向识别和切除不配对的DNA生长链末端的核苷酸。 错误核苷酸进入pol的结合位点不能与模板配对,无法改变酶的构象而被35外切酶活性位点所识别并切除。,26,c. 53外切酶活性(切除修复作用) 53外切酶活性是从53方向水解DNA生长链前方的DNA链。它只作用具切口的双螺旋DNA,并在切口以外的配对区切割。,27,53外切酶活性在DNA损伤的修复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冈崎

13、片段5-末端RNA引物的去除依赖此种外切酶活性。,28,29,DNA聚合酶的功能,30,2、DNA聚合酶:,多亚基酶,聚合作用,聚合活力比DNA聚合酶高;持续合成DNA的能力差。该酶缺失时大肠杆菌仍具有DNA合成能力,推测该酶仍然不是真正的DNA聚合酶。该酶具有3 5外切酶活性。其功能可能在修复紫外光引起的DNA损伤中起作用。,31,3、DNA聚合酶,多亚基酶,含十种亚基:(),其中()称为核心酶,2称为夹子,(2)组成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亚基夹住DNA,故称为夹子装配器,该酶DNA合成的持续能力强,主要与该结构有关。另外,该酶合成速度大,活性高,缺失时大肠杆菌因DNA复制抑制而致死。因此

14、认为该酶DNA的真正复制酶。,32,大肠杆菌三种DNA聚合酶比较,33,(三)DNA连接酶: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切口,作用特点:,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的DNA连接酶要求NAD+提供能量;在高等生物和噬菌体中,则要求ATP提供能量。T4噬菌体的DNA连接酶不仅能连接双链DNA上的粘性切口,而且能连接无粘性末端的平头双链DNA。,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4,35,1、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催化DNA的拓扑连环数发生变化的酶,在DNA重组修复和其它转变方面起重要作用。 除连环数不同外其它性质均相同的DNA分子称为拓扑异构体,引起拓扑异构体反应的酶称为拓扑异构

15、酶。,(四)与DNA合成有关的其它蛋白因子(大肠杆菌中),36,两类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口,37,38,2、解螺旋酶 (解链酶),通过水解ATP将DNA两条链打开。E.coli中的rep蛋白就是解螺旋酶,还有解螺旋酶I、II、III。每解开一对碱基需要水解2个ATP分子。,稳定DNA解开的单链,防止复性和保护单链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3、单链结合蛋白:,39,40,引发体可以沿模板链5 3方向移动,具有识别合成起始位点的功能,移动到一定位置上即可引发RNA引物的合成。移动和引发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n蛋白具有ATP酶的活力。引发体的移动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与冈崎片段的合成方向相反。,4

16、、引物合成酶与引发前体,引物合成酶:催化引物RNA的生成,引发前体:它由多种蛋白质dnaA、dnaB、dnaC、n、n、n和i组成。引发前体再与引发酶结合组装成引发体。,41,42,(五)、参与DNA复制的酶与蛋白因子总览图,43,四、DNA的复制过程,1、复制的起点与方向,(一)复制的起始,44,大肠杆菌双链环状DNA的复制(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DNA的复制方式(多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单向滚环式复制(噬菌体X174DNA单链环状),45,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子(基因组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DNA的复制有特定的起始位点,叫做复制原点。常用ori C(或o)表示。大肠杆菌的复制原点ori C由245个bp构成,关键序列含两组保守的重复序列:三个13bp的序列(富含A、T的序列)和四个9bp的序列;许多生物的复制原点也都是富含A、T的区段。,复制原点由DnaA蛋白识别, 在原点由DnaB蛋白(解螺旋酶)将双螺旋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