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3051100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3、4、57、8、9孙中山三民主义10、11、121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5、17、18、191416综合20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湖南长沙期末)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C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亲王大臣、八

2、旗子弟”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即1858年,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2.(2018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

3、建科技思想解析:B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无从得出,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为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专著,与封建科技思想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

4、.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B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4.(2018甘肃兰州期末)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入西学以拯救儒学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直至严复,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侮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解析: A本题考查自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中国思

5、想界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这些思想潮流的主旨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探索,故选A。5.(2018北京昌平期末)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在维新变法运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他发生这种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清政府立宪B.“师夷长技”思想被彻底抛弃C.民族危机加深后变法潮流的推动D.黄遵宪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进步解析:C材料体现了黄遵宪思想的变化,体现了从反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支持维新变法变革政体的转变。本题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884年黄遵宪出任驻美国旧金山的总领事,当时中日并未发生

6、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兴起,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是受到了民族危机加深后变法潮流的推动,C项正确。清政府的立宪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A项错误。B项的“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材料要求为客观因素,D项为主观因素。6.甲午战争后,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解析:B崇洋媚外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时间“甲午战争后”可知,材

7、料中“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说明其认识到要深入学习西法,不可受中体束缚,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李鸿章,故D项错误。7.(2018辽宁实验中学期末)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从报两种刊物上发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

8、化精髓解析:C 根据材料“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联系所学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和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分析,可知梁启超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意在鼓励国民从中找到救国的正确道路,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D错误;材料表明梁启超宣传西学思想,并没有体现梁启超“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排除A;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在此之前君主立宪政体理念已引入中国,B错误。8.(2018江西临川期末)琉璃厂书贾记载,晚清以来,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

9、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A.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B.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D.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解析:D据材料晚清以来“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求书、“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些信息表明晚清维新思想兴起后,西方著作大兴、旧书无人问津,说明西学传播成为潮流。故选D项。9.(2018吉林长春期末)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一生“有定则,无定见,无定行”。定则是爱国之心、立宪之志和新民之道,在此定则下,其见解、行动是不断流变的:维新保皇君主立宪护法民主共和。这一事例主要体现了()A.近代

10、救国道路曲折探索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C.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特征D.近代政界政客投机钻营解析:A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梁启超为了达到救国的目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其见解和行为也有所变化,即“维新保皇君主立宪护法民主共和”,体现了梁启超对近代救国道路的曲折探索,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梁启超思想的进步,而不是投机钻营,故D项说法错误。10.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

11、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解析:A“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表明是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社会主义也要求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故A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没有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仍然是土地私有,没有提倡土地完全公有,故C项错误;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11.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

12、为自觉的民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A.起了思想指导作用B.具有明显的落后性C.以争取共和为核心D.不断得以丰富完善解析:AA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相符,A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民主政纲的积极作用,B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并未体现孙中山民主政纲的核心内容,故C项错误;题目中仅体现民主政纲提出的积极作用,并未体现丰富和完善,故D项错误。12.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而“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这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反帝爱国的重要性B.重新解释三民主

13、义C.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D.民族主义成为核心解析:A材料中“1924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表明孙中山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到反帝爱国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三民主义较之前的变化,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13.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判义和团运动是“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除批判义和团运动的不足外,又称赞其“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B.农民运动不断走向高涨C.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民族主义成为社会主流解析:C辛亥革命前

14、,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更加深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他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C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近代中国,社会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D项错误。14.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严重 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社会亟须思想变革解析:D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

15、,实际是批评旧文学的空无,故选D。15.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 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盲目追求西方文化C.倡导多元文化观念D.担忧西方文化冲击解析:C材料中“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反映出倡导多元文化观念,C项正确。16.(2018湖北襄阳调研)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解析:D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虽然思想不同,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