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52702626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古诗词鉴赏一鉴赏古诗形象学案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一鉴赏古诗形象(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题点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

2、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结合课本知识填空。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1(2017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3、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_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该题要求答出诗人的性格,并结合首联概括、分析。首联下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性格,尤其是关键词“那因”表达的反问语气,同时它还

4、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典故,此时“旷达”性格呼之欲出,分析时应主要解释此联意思,也可结合典故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渔父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注从:向,就。鼓枻:划动船桨。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寄情山水,品质高洁;隐姓埋名,居无定所;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

5、为“解人”做铺垫。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

6、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题点二物象因物寻志事物形象(物象)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它不同于景物形象。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7、题。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注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瞻:往上看,往前看。浪语:妄说,乱说。故山:喻家乡。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答:_答案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骤,关键在于因物寻志,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其特点。1抓住描写、抒情、议论的关键词语,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尤其注意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2根据物人一体的原则,联

8、系诗作背景感悟“物”中情志。3答题时应特别注意把“物”与“志”结合起来。题点三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

9、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

10、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答:_答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2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答:_答案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

11、,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之情。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古诗常见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一、掌握意象“三考”1阅读下面

12、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杪江亭有作注刘长卿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本诗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孤雁”和“千万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这两种景物勾起了诗人的联想,景中寓情。“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

13、长安。注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鹖(h)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在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高考对意象的考查,有三项内容:找意象,抓内涵,析作用。找意象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转换为“细柳”“红花”抓内涵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色彩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及独有情味析作用意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创设情境,提供背景衬托人物,铺垫蓄势表情达意,感发兴寄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