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四首》学习资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03236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四首》学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诗词四首学习资料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 2月 8日762 年 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彰明人 。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 另一说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4 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

2、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 ,开始了广泛漫游 ,南到洞庭湘江 ,东至吴、越 ,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 ,希望结交朋友 ,拜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 ,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 ,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到齐、鲁各地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 ,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诗名满天下。李白不愿应试做官 ,但诗名远播 ,诗歌在其年轻时已经唱响天下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 ,以此自荐 ,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七四

3、二)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 ,名震天下 ,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的奇句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 ,不久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

4、身亡 。李白的诗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之评。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

5、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 ,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 , 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

6、浑瑰丽, 2 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磨墨,唐玄宗曾御手调羹喂李白醒酒汤。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创作背景以金陵为怀古对象的诗歌中,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较早的一首。该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作品鉴赏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

7、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 。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

8、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

9、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 ,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

10、”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 、 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3 八声甘州 北宋 柳永 作者简介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

11、宗朝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创作慢词独多,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 。 写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

12、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 写作特点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 “登高临远”过片, “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 “(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 )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 “对” “渐” “望” “叹” “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

13、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 “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 ,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

14、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 、 “冷落” ,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 ,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 4 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 ,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 ,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

15、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 ,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 ,与“对” ,与“当楼” ,与“登高临远” ,与“望” ,与“叹”,与“想” ,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

16、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 辛弃疾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辛弃疾存词 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