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5052530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校版 精品文档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素材【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感人的扶贫故事【1】 王虎章:当好村里的“自家人” 当下,正是农忙时节,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苗湾村,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来看,烟叶长势不错,但要及时追施偏心肥,确保烟叶生长整齐一致。”王虎章和烟叶辅导员孙志军一道正仔细向该村烟叶种植大户符金娥指导烟叶种植技巧,提醒其当前注意事项。 王虎章,张家界市林业局副调研员,2017年10月受组织安排来到永定区谢家垭乡苗湾村从事驻村帮扶工作,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用心用情扶贫,实心实意做事,使苗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乡村振

2、兴的康庄大道。 “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来干!” 苗湾村由原董家山村和原苗湾村合并而成,全村平均海拔超过650米,属高寒山区村,为两山夹一峪地形,全村11个村民小组329户1129人,分散居住在董家山、蛇家山两座大山上。 “当初村里6条村组道路仅有2段4公里硬化,走访基本上靠走,由于地处石灰岩山区,全村11个组有7个组季节性缺水严重。赵公垭组未进行低电压改造,村民戏称村里的电是三不得(打不得雷、扯不得闪、刮不得风),更别说产业”谈起刚来时所见所感,王虎章还记忆犹新。 为此,王虎章带领工作队成员多次上门走访,且与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多次座谈交流,精准制定苗湾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围绕“户脱贫、村出列”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将解决路不通和用水难等当作燃眉之急。 白天或是进市内争取项目、筹资金,或是下农户察实情、谈发展,晚上或是召开例会,总结工作、安排任务,或是挑灯夜战,撰写报告、整理资料。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样。 现在,苗湾村组道路拓宽硬化了、赵公垭组低电压改造完成了、组织的帽子摘掉了、126户缺水农户用上了自来水,烤烟、七星椒种植及黄牛、黑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呈现新气象 “对待贫困群众要跟兄弟姊妹一样” “早上,王书记才过来看我家房子建设进度,感谢他们。以前住的是木房,遇上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再过几天就搬进新房了!

4、”危房改造户汪家雄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甚是开心。 据介绍,王虎章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资金扶持、牵头代建、多方帮助、沟通动员、自力更生等多种形式推进全村危房改造工作,苗湾村之前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目前都已解决住房问题。 “王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看得见的是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等;看不见的是第一书记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无穷,他的身体力行、严谨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谈到王虎章给村里带来的变化,苗湾村党支部书记欧风波深有感触,“王虎章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支两委成员谈心时,常常说对待贫困群众要跟兄弟姊妹一样。” 2019年9月初,王虎章按照惯例和工作队员一道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情况

5、时,发现符国华其本应上初中的儿子符彬还未报到上学。随即,他一边向乡扶贫办报告,一边和工作队员迅速赶来到符国华家中了解情况,一番交谈后弄清了符彬失学在家的原因:符彬生下来有智力缺陷,其父想将其送往市特殊学校就读,由于相关原因没能实现。为此,王虎章与相关部门一道协商解决办法,在他的努力下,几经周折,符彬终于如愿进入市特殊学校上学。王虎章这才安了心。 而这只是王虎章心系困难群众,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头的一个工作缩影。 “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工作既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做好农村工作,尤其是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要用心用情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一样对待,这样任何事情都能做好。”正是靠着对贫困群

6、众的这份深情,年过半百的王虎章,坚守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初心,全身心扑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感人的扶贫故事【2】 贫困村里酿出“致富蜜” “分红啦!分红啦!”在重庆万州区后山镇马槽村,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一位位村民从村委会办公室领到了自己通过入股所取得的分红。在马槽村举行的现场分红暨股东大会上,入股专业合作社的38户村民,全都领到了自发展该产业带来的第二次分红,大家的脸上乐开了花。 马槽村四组村民黄关洪是因灾致贫的贫困户,一直在外面打零工的他,于2019年上半年跟随合作社蜂场学习养蜂技术,同时他也入股入了合作社。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自己的中蜂养殖技术逐渐娴熟,养殖规模由20群已发展到现在的

7、40余群,着实从一个“菜鸟新人”变成了如今的养蜂“土专家”。 “本次平均每股分红384.5元和1斤蜂蜜,大家获得了384.5元到3845元不等的分红收益,我自己养殖的中蜂也收入了2万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黄关洪在领到分红后,激动地掉下眼泪。 他告诉记者,众村民只需掏少许的钱,就可入股合作社参与养蜂,并可获得长期分红。“接下来,我还想在村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争取发展到60群以上,以此增加家庭收入。如果周边有村民想养殖中蜂,大家还可以共同学习,提高技术增加养殖效益,共同酿出致富蜜。”黄关洪说。 据了解,后山镇马槽村是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对口帮扶的市级贫困村。学院自201

8、8年9月起选派驻村工作队以来,坚持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位条件等客观实际,按照因村施策、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该村的蜜蜂产业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马槽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工作队创新中蜂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与贫困户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干部带头、农民参与、集体领办、职业管理、技术分享、多元发展”的模式,有效增强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提高了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每次的技术分享更是为贫困户提供了全过程、持续的技术

9、支持,最终实现中蜂产业在集体、养蜂大户和村民散户之间的多元化发展。 截至2020年6月,马槽村集体蜂场养殖的中蜂已经发展到197群,中蜂产业股份已由2019年4月初的46股,增加至如今的121股,养蜂大户及村民自发散养的中蜂达到101群。 阳光透过树林照在马槽村村头,村民如蜜蜂一般勤劳,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改变了村里的贫困面貌,过上了如“蜜”般甜的幸福生活。 感人的扶贫故事【3】 蒋建生:山村扶贫“铁队长” 在湖南临武县万水乡卢市村,有一位穿着朴素、皮肤黝黑,一副庄稼人模样的扶贫干部穿行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村民都亲切地叫他“铁队长”,同事们习惯地叫他“老铁”。他就是县委派驻卢市村党支部第一

10、书记,临武县委政法委干部蒋建生。 蒋建生在乡镇工作20多年后调到县委政法委,他不论在乡镇、在机关,做事干脆利索、敢于碰硬、知难而上,大伙都说蒋建生是个“铁汉子”。老蒋以“铁”的精神,“铁”的作风、“铁”的干劲做好工作,他在临武县“老铁”的绰号就此叫出了名气。2016年6月4日,蒋建生来到边远山区万水乡卢市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蒋建生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敢于下劲吃苦,驻村扶贫老铁就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选。”临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朱超说。 卢市村是省级贫困村,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蒋建生从驻村帮扶的第一天开始,以“铁”的举措,走村访户,精准识贫、建档立卡,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责任书,实

11、行挂图作战。 在蒋建生的扶贫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卢市村80户贫困户,290人贫困人口的名字,居住方位,致贫原因等数据资料。“入户走访,驻村“注心”,联络感情,结对“穷亲戚”,与贫困户感情交流是我做扶贫工作的关键”。蒋建生说。 就这样蒋建生在短时间里,把全村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名字叫得出,居住房子弄得一门清。现在他在村里开展工作时,村内的狗看到他都是亲切地摇尾巴。卢市村民都说:“蒋队长驻村帮扶卢市村,头脑里装满的是一本“民情经”、“百事通”、“活字典”。 2016年11月22日,是迎接省、市扶贫检查的关键时候,正在这骨节眼上,蒋建生妻子临产,他还在为贫困户卢明亮办理低保手续忙碌着,等老蒋忙完

12、村里的事情赶到医院,小孩早已哇哇坠地,“铁队长”抱着婴儿热泪盈眶,深感内疚。 “蒋建生骨子里想的都是工作,全身充满脱贫攻坚的正能量,村里的事、贫困户的事不办好,他就心不安。”万水乡党委书记陈海斌说。 在卢市村,6组单身贫困户卢当国和7组寡妇贫困户田仁兰脱贫后联姻结亲开起“夫妻店”;3组贫困户卢体军脱贫加入合作社;5组贫困户卢当立脱贫自荐当组长,写入党申请书;这些都在全县被传为佳话。乡亲们都说:“卢市村这些精彩的脱贫故事,都是铁队长倾心帮扶涌现的新鲜事。” 山村扶贫“铁队长”蒋建生在卢市村驻村扶贫5年,足迹、汗水、真情见证着山村的变化;产业、果实见证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满满笑容。近几年,蒋建生先后

13、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工作队长,2018年获全县“十佳优秀”工作队长荣誉称号。 感人的扶贫故事【4】 月亮山女孩与她的“扶贫网格” 和人聊起自己的工作,1994年出生的侗族农村女孩吴贤艳绕不开加榜梯田。 这个深受背包客青睐的“打卡地”,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总面积近一万亩,常年云雾缭绕,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 2017年10月,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吴贤艳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加榜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2019年3月,她被抽调到加榜乡加车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当起了一名扶贫网格员。 “加榜梯田的核心区就在我负责的网格。”吴贤艳说。身份的转变,让她在欣赏梯田风光之外,

14、开始更关注那些散落其间的吊脚楼以及住在里面的人。 吴贤艳负责的网格包含51户227人,绝大多数是苗族,上了年纪的老人只会说苗话。起初,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她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工作从何处着手。 “只要能把网格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画,像地图一样,就没问题了。”村主任的一席话,让吴贤艳慢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掌握片区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是个细致活和苦差事。为了尽快做到底数清,吴贤艳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访,在收集社情民意的同时,也不忘学习扶贫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 “家中几口人、有无工作、是否患病”现在,随便挑一户介绍,吴贤艳都了如指掌。而从上报各种资料到收缴医疗保险,甚至帮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家插秧打谷每一

15、项琐碎的事务,她都在参与。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吴贤艳明显感觉更忙了。在她的网格里,还有6户25人没有脱贫,其中一个73岁的五保户让她最牵挂。 “他有特困供养金,一个月885元,能达到脱贫标准。但前段时间去,看到他用自来水还在外面接,就掏钱买了水管,帮他接到了家里。”吴贤艳笑着说,过几天,还要再去检查一下,怕时间长了,水管脱落。 就在5月1日这个不少人放松休息的时刻,因为要做好迎接201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准备,她早上五点半就到村里集合了。 “整个上午都在对照问题,一项一项进行整改后的回访。”吴贤艳说,目前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小瑕疵,室外问题不大,室内要教老百姓做一些卫生,包括折叠被子、物件摆放等。 看着越来越好的村容村貌,吴贤艳也觉得累有所值、未来可期。“我们是一个旅游村寨,听景区管委会同事说,5月1日来了100多辆车、差不多500多位游客的样子。村民经营的有民宿、餐馆,肯定能从中持续增收。” 据了解,从江县是贵州省9个未摘帽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