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81674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年级下册“语文与生活”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教材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单元练习教材的编排与第三学段前三册相同,整个单元练习构成了一种综合的、实践的、开放的、灵动的训练特质,同时又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单元练习的第一项语文与生活,仍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融合。但有所区别的是,在六下教材中,该板块设计的视点更高、视野更宽,将语文与生活、与人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引领学生走进大千世界、多维时空。鼓励学生在生

2、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语文的身影,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将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推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特点:1抓住根本,巧妙整合,突显主题。语文与生活这一板块中的每一次训练一般有二至三道训练题,这些题分开看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成题;统整看来,各道题又互为依赖,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小的练习体系。每一个练习体系都暗含着一个训练主题,使之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如练习3:红楼梦里,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仔细读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有各种各

3、样的笑,下面四个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词填空。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哈哈大笑这三个小练习都围绕笑这个主题来做文章,它们是亲亲热热、甜甜蜜蜜的一家人。这样的训练内容,无不体现着编者整合的智慧。2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内容语文化。语文来自生活,自应服务于生活。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是为了使自己变成社会生活中的合格的人。恪守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教材编者在语文与生活这一板块中所选的内容既富有情趣,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意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活用语文。如练习5:走上街头,你会看到下面这些招牌。你知

4、道它们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吗?超市自选商场 百货商店 电子城皇甫东打算开个超市,请你帮他起个新颖而又有意思的店名。起个什么店名好呢?谈谈你的创意。皇甫东新进了一批货物,但他不知道怎么摆放。你能帮他把货物分分类吗?请将类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教材中这种全新的设计给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新的思路: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语文教育环境,让学生爱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3巧妙渗透必要的实用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课标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虽然课标淡化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和完整的追求,但它并不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毕竟,不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培养学

5、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是不可能的。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不再系统编排,但精选了必要的和有用的语文基础知识巧妙地渗透于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之中。如练习1:晚上,陆小英把刚刚写好的习作送给爸爸看。爸爸细细地读了一遍,亲切地说:写得不错。不过我给你提个建议,你看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这一句,如果写成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是不是更生动一些?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更生动有趣些?(1)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你的房间里一定有许多你喜爱的东西你能把这些事物写一写,让它们活起来,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吗?这

6、三项内容紧紧围绕着把句子及生活中的事物写活、写趣、写生动的训练要求,巧妙渗透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言,体会句子表达的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再如练习2,从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入手。有机地把认识事物与复习巩固生字词、查字典等语文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把复习古诗与理解古诗中的农具(字、词)联系起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4注意与第四学段(初中)的衔接。由于过去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衔接不够,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往往不大适应。此次编写六下教材,在教材结构形式上、选文的难度上和练习的梯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

7、教材靠拢。这样就减缓了梯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如练习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下面几句都是孔子的名言。谁知道意思,就先给大家说说,然后背一背。回忆一下,老师说过的哪句话对你最有启发?不难看出,理解、背诵、积累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就是为学生今后步入初中学习打基础的。二、教学建议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一环的单元练习语文与生活,具有伸展性,富有张力。学生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进而可以找到连接生活、认识世界、步入知识殿堂的通道,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教师通过使用教材,也不难从中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确定新的教学观:即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实现语文教

8、学的开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1立足文本,讲求实效。目前,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被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所挤占,以大量的讨论、探究活动替代了文本的学习,以无限的课程资源拓展替代了必要的课堂练习。其实,语文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学、思、知、悟。学生完成语文与生活训练内容的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内容为基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让学生每堂课都能学习到该学习的内容,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这样才能确保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

9、致性,从而确保课堂练习内容的有效性。2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语文与生活围绕一个专题展开训练,一般由二至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示有关知识。二、三部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学习。例如本册练习2,围绕农具这一专题展开了三项训练,这三项训练又突显了这样两条训练主线: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古诗中(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农具。认识事物(农具)与复习巩固生字词相结合了解事物与语文基础知识(查字典释词)训练相结合生活实践中的事物与理解古诗相结合。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次训练的主题是农具;其次,弄清楚三项训练之间层层递进、

10、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关系。在这种逐层深入的分析训练中,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而且体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就为知识的内化和存储打下了基础。3开放课堂,发挥课内外训练的整体效益。语文与生活系列是以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1)课堂时空的开放。课前可布置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等相关预习活动。课后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例如本册练习2,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古代农具的资料,收集有关农具的古诗等,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

11、作、探究的场所。课后,可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现代农村使用的农具,从而了解科技的进步及劳动人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2)课堂场景的开放。根据教学需要,可使用配乐、配音、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让课堂声、光、图、色、文并茂,实现学生学习情感和思维的迁移,增强感性认识和体验,形成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场景。例如本册练习3,可在读文的基础上播放红楼梦中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录像片段,体会不同神态的笑。然后自己表演各种各样的笑来体验在各种语言情境中的笑,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同时又进行了有情有趣的语文基本功训练。(3)学习行为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是教学开放的显著标志。

12、为此要做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大胆提问、讨论、争辩、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不局限于已有的答案,教师要抓住训练的重点、难点,扼要地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4)学习活动的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满是七彩阳光,唯有放开视野,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本册练习5,可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观察各种商店、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的名字,了解其经营范围和特点,再设想自己开什么店,经营什么,起什么店名等创意活动。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习了有用的语文,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