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980912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1伟烈亚力北京大学2019年研答:伟烈亚力是著名的英国汉学家,伦敦传道会传教士。1846年来华,致力于传道、传播西学,主编六合丛谈并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1877年返回伦敦定居。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关中国的著作有满蒙语文典中国文献纪略匈奴中国交涉史等。归国前所藏中西文书籍718卷悉捐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他不但对西学东渐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在东学西渐方面也是功不可没,是公认的汉学家。2哈瓦斯社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师2007年研答:哈瓦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社于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创办于巴

2、黎。哈瓦斯从1825年起就开始从各国的报纸上翻译、编辑新闻供给巴黎。18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1835年,翻译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社最初的新闻稿是复写或用石印印行的,每日一份,后来增加到每日数份,自称“报纸的报纸”。其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初期靠快马传送,后陆续用信鸽、电报等传递消息。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它的财政趋于恶化,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3掏粪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答:掏粪运动是指2

3、0世纪初以杂志为主体发起的运动,主要是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以麦克卢尔杂志三组文章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城市的耻辱工作的权利为开始,后一系列杂志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包括世界主义者柯里尔杂志人人杂志等。虽然部分文章带有煽情主义的色彩,但是其巨大的影响使20世纪第一个十年成为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4莱茵报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研答:莱茵报创办于1842年1月,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是由莱茵省科伦市的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出资创办的。马克思从5月开始为

4、该报撰稿,10月被聘为主编。马克思任主编后,莱茵报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纸连续讨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农民问题、报刊检查问题、德国统一问题等,对普鲁士的反动统治和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由于报纸日益明显的革命倾向性,它的影响日增,发行量曾经达到3400份。它同时也多次遭到检察官的刁难、政府当局的指责和资产阶级股东的埋怨。马克思不甘屈服,于1843年3月辞职,不久报纸也被查封。莱茵报是德国第一家具有广泛影响的资产阶级反对派报纸,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5产消者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研答:“产消者”是指那些参与生产活动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消费者(Consumer)又是生产

5、者(Producer)。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Toffler,1980)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Prosumer一词。并将那些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服务或者经验的人命名为产消者(Prosumer)。2006年阿尔文托夫勒又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产消合一经济。6第三人效果四川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答:第三人效果是指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第三人效果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戴维森教授于1983年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

6、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其心理学依据是人的“自我强化”理论,包括对自己盲目乐观、虚幻的优越感、自我服务式归因三个方面,但受到信息的性质、信源的性质、社会距离、个人因素的制约。7法兰克福书展四川大学2019年研答:法兰克福书展是德国举办的国际性图书展览,1949年由德国书业协会创办,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至第二个星期一

7、在法兰克福举行,为期6天。其展览宗旨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书展的主要功能是推进版权贸易。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享盛誉的书展,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运会”。书展由德国书商及出版商协会的子公司法兰克福书展会展公司负责筹办。它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代理商以及图书馆人员提供一个洽谈版权交易、出版业务及展书订书的场所。8阿帕网清华大学2019年研答:阿帕网(ARPANET)于1969年问世,是现在互联网的前身。“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的简称,其使用仅限于军队和为军方服务的高校科研机构。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利用ARPANET发展出TCP/IP通

8、讯协议,出资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至此,互联网基本摆脱军方控制,并且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民用”媒介。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机构开始大举介入互联网,从而进一步推动其民用化趋势,充分挖掘了因特网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至此,互联网的基本平台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WWW,又称Web)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使它的发展又步上一个新的台阶,网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态与传播生态,其中自然也对兼及社会与传播的新闻媒介产生巨大的影响。9沃尔特克朗凯特清华大学2019年研答: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

9、),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人史上留下了不朽丰碑。其1916年出生于密苏里,在得克萨斯长大,并在合众通讯社(即后来的合众国际社)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并供职十余载。1950年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并从1962年起,凭借其沉稳的声音主持新闻节目,开始报道并评论美国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1981年退休后仍活跃于新闻界,并且撰写书籍和到各地演讲。在职期间,克朗凯特报道过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前总统肯尼迪被杀、国内动荡、越战、冷战、太空人登上月球等事件,始终秉持用自己独到的立场和见解,对新闻事实真实、客观、负责地进行严肃报道,树立了新闻典范,在1972年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中,

10、获评“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被公认为“美国新闻良心”。10每日纪闻清华大学2019年研答:每日纪闻(Acta Diurna),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要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并将其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Album)”,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其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11符号资本(symbolic capital)四川大学2019年研答:符号资本是指一种受到社会认可的,能够生产、再生产和长期积累的荣誉、声名、精神等以符号化方式存在的稀缺性资源,最

11、先由布尔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出。这类资本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无形的、象征性的,它能增强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布尔迪厄将符号霸权的实现形式确定为符号与行动主体人的统一,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泛符号与符号霸权的内在矛盾,也突出了符号使用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从而达到揭示、批判符号霸权的意识形态性的目的。12新闻信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新闻信绵延不绝。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

12、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内容多是记述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罗马的生活、外省行政、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竞技游乐等等。这些信件,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当时则是相互传递信息的新闻信。13曾格案件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200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曾格案件”是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中“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曾格案件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的新闻自由第一次被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