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446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 溶液 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 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 液为黄 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 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混合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

2、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注:有水时,不管水的量多少,都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就是水溶液,溶剂是 水。 (2)溶液的命名: 稀盐酸:溶质是HCl ,溶剂是水; 硝酸铵溶液:溶质是NH4NO3,溶剂是水;酒精溶液: 溶质是 C2H5OH,溶剂是水。 (三)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溶液,而不相溶的可以形成浊液。沙和水不相溶, 静置后易沉淀为 悬浊液。 油与水不相溶, 用力振荡后也只能得到乳状的液体,这种液体也不稳定,经过静置, 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叫乳浊液 。 乳化现象: 在乳浊液中

3、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 液与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 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没珠,洗涤剂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洗涤剂是乳化剂。 (四)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 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

4、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KNO3、NaNO3、NH4NO3等的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 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CuSO4、 Na2SO4。 2、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 三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

5、: 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 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 NaCl ;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 来源 学* 科*网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t3时 A 的溶解度为

6、 80g; P 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加入 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 变为饱和; 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从 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 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t2 时 A、 B、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 B,无晶体 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 除去 A 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 A 与 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降温结晶法。 (二)气体的溶解度 (1)气

7、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 0时,气体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 (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三)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 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 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二)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100% (C S) (

8、三)溶液的稀释的注意事项: (1)溶液稀释过程中,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稀释中需水的质量(即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3)只有质量才可以相加减,体积不能相加减,体积一定要转化为质量后才能相加减。 (四)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3)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 溶质少了: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溶质转移入烧杯时洒掉了;溶质称量时不干燥; 溶质粘在称量纸上; 溶剂多了

9、:量液体时仰视读读数;用刚洗过不干燥的烧杯溶解;装瓶时, 没有先用配 得的溶液润洗细口瓶。 深度梳理 1、溶液中的“变”与“不变” (1)溶液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在降温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溶剂会按照等比例 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部分水,使其恰好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溶解度曲线 S 100+S (一)溶解

10、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 ,由 tS 的坐标画 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 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 (3)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