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96077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过程呆板,练习乏味等等,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切入点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最佳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关键词:求异意识、促进、创新意识、优化、和

2、谐一、课题的确定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分辩率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依赖父母;在学校里,学生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只要是课本上的,只要是教师说的肯定对,绝对错不了, “依样画葫芦” 的思想很严重。如此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

3、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的研究。二、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1、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5-2001.8)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在一、三、五年级各选择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组织实验班教师围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 和“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求异意识”两个主要问题学习与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第二阶段(2001.9-2002.7)实验与研究阶段,主要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和“ 改革课堂组织形式 -合作交流学习

4、”的探讨。第三阶段,2002年9月以来,实验效果分析与讨论。2、主要遵循的原则(1)民主愉悦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2)启发探索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3)个性化原则 基本涵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4)求异求优原则 基本涵义是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

5、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 中求优。(5)评价激励原则 基本涵义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三、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1、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自信心。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

6、功的愉悦。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每个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找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 ”、 “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像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我能行”。 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着地探索。而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童话导入和故事导入。 优化新知识的探索,注重操作和尝试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 “你为什么这样想?”、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

8、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和尝试,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8 5,在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通过教学过程中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问题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审视全局。例如:根据实物图编题。如图: 这道题既可以看成与的组合,又可以横看成4排,每排5个,还可以竖看成5排,每排4个等等。

9、这样学生编出的题目也就精彩纷呈,视野也就辽阔。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在具体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多给一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如在教学“10013” 的连续退位减时,学生都知道: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可实际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仍不会正确运用。对此,我让大家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计算又快又不会出差错?两分钟后,一个小学生举起了小手:“可以把10013看成9913,再把所得的差加1。 ”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创新性想法,大家触类旁通,退位减法也就很少有人再出差错了。 激

10、励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 和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指导解疑 要讲究策略,如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鼓励学生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3、优化练习设计,确信“我真棒”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用好课本上的基本题外,还应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在“求异、求变、

11、求活 ”上下功夫,使学生体验到他才是最棒的。求异数学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 的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维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解法求异(如一题多解) 、结果求异(如一题多果)等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向独特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我们设计过这样的多解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25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解法1 5005/8(5006.25)-6.25=3.75(小时)解法2 5005/8(1-5/8)(50

12、06.25)=3.75(小时)解法3 6.255/8(1-5/8)=3.75(小时)解法4 6.255/8-6.25=3.75(小时)解法5 6.255(8-5)=3.75(小时)求变为了克服学生解题的“单调性” ,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条件和问题、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思维方式、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发生差异,让学生明确变后数量与变前数量的关系,弄清数量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问题求变或题材求变。例如:工人计划修一条24千米的公路,已经完成了18千米,完成了百分之几?可变为: 工人修一条24千米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多少千米? 工人计划合适一条24千米长的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

13、多少没完成? 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完成了18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工人计划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了75%,还有6千米没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通过这样发散式练习,可以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灵活、流畅,不仅有利于学生展开富有成效的想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求活无论是数学知识本身的要求,还是现代的生产实际,都要求数学教学要给学生以活的知识,活的答案。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就要力求体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的“开放题”设计,它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四、实验与研究的效果1、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认识到数学教

14、学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教师 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2、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我们的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索,方法由学生来摸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辩论与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求异意识

15、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3、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6月我们召开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师的座谈会,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质量进行了分析。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差距不大,但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强,表现欲强,而且他们有了一种不唯书,不唯教师的观念,在课堂上敢于否定同学的意见,还有部分学生敢于否定教师 观点,其内在思维品质 实在可贵。4、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要求有所提高开放的课堂、民主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求异和创新的意识增强。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因此,要求教师 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的课堂教改信息,逐步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丰富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内涵。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我们认为“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但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继续探讨,以便有得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