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43450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编写依据, 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 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 建开放的、 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一年级做好幼小 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 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 积累了一些词汇, 语言能 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

2、较重, 所以班级中学 习成绩层次分明。 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 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 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 还是十分艰巨, 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 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 背诵中华古诗文, 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 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 逐步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 篇课文组 成 7 个阅读单元,由4

3、篇识字课组成 1 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 篇课文 (包 2 括课后思考练习题 )和 1 个语文园地组成。 语文园地编排了 “识字加油站”“字词 句运用” “写话” “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 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 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 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 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 次。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 (除两篇特殊课文 ) 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 标注为轻声或变调。课文外

4、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 ),如“蘑 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 本音 g。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 它的第二个读音在 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 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 要求会写 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教材最后有3 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 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四、教材分析: 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 必需的语文能力、 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 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 ,由浅入深,由易及难,

5、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 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 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 使知识和能力的要 3 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二年级上册的 7 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 “家乡” “思维方法”“伟人” “想象”“相处”等人文主题编排,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 有: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联系 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 文内容”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借助提示, 复述

6、课文”。 五、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 450 个字,会写 25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 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 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 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

7、动积累 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4 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 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六、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

8、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 5 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 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识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 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 设计活

9、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游戏中、 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在识字要求上,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 字首要的是认识。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在指导写字 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知道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 把字写端正、 写美观。为了避免学生疲劳, 写字最好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 行,而是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注意写字的质量。 (三)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 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

10、通 过阅读表达出来。 对于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 只 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此外,教师 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书,提供学生交流课外 阅读的感受、成果的机会。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课文共设计了4 个口语交际练习:有趣的动物、做手工、商量、看图讲 故事。 在交际的过程中, 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 中富有创意、 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 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交 6 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 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

11、语交际能力。 (五)语文园地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安排的丰富多彩,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 写提示、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的发现、查字典、我爱阅读。从语文园地的安排 可以看出,注重了识字、写字、阅读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 字,识用结合。查字典是重点,要让学生知道查字典的三种方法(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在语文园地中特别设计了“我爱阅读”让孩子享 受读书的快乐。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周次内容备注 第 一 单 元 一 小蝌蚪找妈妈 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 二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场景歌 第 二三 树之歌 拍手歌 田家四季歌 7 单

12、元 语文园地二 四语文园地二 第 三 单 元 五 曹冲称象 红马的故事 一封信 妈妈睡了 六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三 第 四 单 元 古诗二首 七 黄山奇石 日月潭 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八期中复习 第 五 单 元 九 坐井观天 寒号鸟 我要的是葫芦 口语交际 第 六 十 语文园地五 大禹治水 8 单 元 朱德的扁担 第 六 单 元 十一 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六 十二语文园地六 第 七 单 元 十三 古诗二首 雾在哪里 风 雪孩子 十四 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第 八 单 元 十五 狐假虎威 狐狸分奶酪 狐狸养鸡(一) 狐狸养鸡(二) 十六 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八 期 末 十七总复习 十八总复习 9 复 习 十九总复习 二十期末测试 ,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