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0103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修订编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 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 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 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 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 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

2、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 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 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 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 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 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 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 重中之重的工作来

3、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 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 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 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 27%和 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 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 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

4、验都充分 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 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 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 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 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 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 感觉. 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

5、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 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 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 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 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 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 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 因素有: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

6、,对 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 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 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 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 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 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 力

7、,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 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 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 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 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 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 年至 2004 年平均每年上升 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

8、被 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 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 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 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 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 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9、,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 展心理素质教育: (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 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 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 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 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 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 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

10、,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 就 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 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 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 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 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 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 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 不 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11、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 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 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 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 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时代有 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 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

12、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 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 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 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 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 对 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 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 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

13、被赞扬,歌 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 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不 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 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 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 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 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

14、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 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 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 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 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 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 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 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让学生保持适

15、度的情绪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 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 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 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 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 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 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引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 于德育.心理引导过程

16、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 是心理引导了.心理引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 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引导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 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引导.多年来,学者专 家纷纷为心理引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引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 助.若从广义看,心理引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 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 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 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门 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无形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剥离开来,阻碍了心理 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 活动,但仍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 程中,智力因素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