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87851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修订编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10 个一千是一万, 10 个一万是十万,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10 个一亿是十亿, 10 个十亿是一百亿, 10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 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 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 每相邻两个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 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 的 0 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 0 或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 哪一位不够用 0 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 尾的 4 个 0 或 8 个 0 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 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 :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 4 或比 4 小,就把尾数舍 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

3、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 5 或 比 5 大,要在前一位加 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 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4,5,6,7,8,9,10,11,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 0 也是自然数。最小 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 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算 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 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 1。 11、 在计算器上, ON/C 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CE 键是清除键, AC 键是归 0 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

4、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 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 (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 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

5、、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 就是 1 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 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 90 度,平角等于 180 度,周角等于 360 度。 13、1 平角=2 直角。1 周角 = 2 平角 = 4 直角。 14、锐角小于 90 度。钝角大于 90 度而小于 180 度; 15、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16、1 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 30;分针转一圈,所对 的角是 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 位数,然后用两

6、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 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写竖式时把 0 前面的数对齐,只乘 0 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上几个 0。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 (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积就不变。 如:一个因数扩大了 2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 2 倍,不变。 5、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 若干倍。如:53=15, (52)(32)=154 6、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 间 单价数量=总价

7、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 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 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 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 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 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

8、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 正方形 :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 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 : 只有一组 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 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 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

9、到对边引一条垂线, 这点和垂 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 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 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1、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 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 一位, 商就上到哪一

10、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 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同时除 以几),(0 除外)商不变。 5、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要乘 几(或除以几)。 6、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反而要 除以几(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六单元 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 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

11、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 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 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 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和网状统计图。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 运算顺序 :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 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 在

12、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 有关 0 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 0 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 0 得 0。 3、0 不能做除数。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等 于 0。 00 得不到固定的商;50 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 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 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

13、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 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 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 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 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 置,积不变。 a b = b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 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 第一个数,

14、积不变。 ( a b ) c = a ( b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 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 连除的性质 :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b c = a ( b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 10.321.98 37 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

15、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 作 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 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 :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 0 就写 0, 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 :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 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就缩小为原 数的 ); 移动两位, 小数就缩小 100 倍, (小数就缩小为原数 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00 倍,(小数就缩小为 原数的 ); 9名数的改写:1 吨 30 千克800 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