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21999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5 课自相矛盾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 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 ,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 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 “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时,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 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 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作者介绍】 韩非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 末期韩国君主 )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

2、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 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 著有 韩 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 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 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 艺文志著录韩 子五十五篇,隋书 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 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 韩非子 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 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 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

3、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 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 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 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 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 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 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 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

4、 格斗兵器。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只是在形制上,由 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出现了积 竹矜,即以木为芯,外圈以两层小竹片裹紧,涂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从 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 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盾: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 的),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 )。 楚国: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 国国君芈(音 M ) 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

5、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 最终在前 223 年亡于秦国。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 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文言文 1.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 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 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 品还未被发明, 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 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 口语的演变, 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 文言文 ” 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 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

6、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 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 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 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 古文运动 ” ,主张回归通俗古 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 “ 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 括口语和书面语 )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2.翻译方法 (1)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 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 山”“火

7、”“车”“问”“逃” 等,也无需翻译。 (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 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 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 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原 次序译作 “ 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 ” ,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应把“ 比老虎 ” 调整到 “ 凶狠” 之前。 (4)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 忽 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

8、,其中“ 抚尺” 和“ 一下” 之间缺一个动词 “ 响” , 翻译应加上。又如 “ 尝贻余核舟一, ”( 核舟记 ),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 “ 王叔远 ” ,“ 一” 字之后应加量词 “ 枚” 。 (5)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 夫大国,难 测也”(曹刿论战)中的“ 夫” , “ 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的“ 之” , “ 学而时习之 ”(论 语)中的“ 而” 都属于这一类。 (6)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 凝缩。如 (秦)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 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 席卷天

9、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 三个短句,在翻译 时可凝缩为 “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 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 信”“达”“雅” 。 寓言 1.定义: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 性质。 2.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 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10、借古喻今、借 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 寓” 是“ 寄托” 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 到一定的道理。 3.分类: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 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 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4.作家评价: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 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 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

11、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 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 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 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 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5.成语故事和寓言:成语故事可以分为三类 (1)寓言: 龟兔赛跑 :自相矛盾 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 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 狐狸和 樵夫 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 (2)历史: 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 三顾茅庐 老马识途 吕后执政 毛 遂自荐 破釜沉舟孙庞斗智 (3)神话: 夸夫追日 女娲补天 后

12、羿射日 炎帝神农 黄帝的崛起 战 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女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等。 6. 寓言故事的来历: “ 寓言” 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 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 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 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 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 一。 7.四大寓言家:伊索、拉 封丹、克雷洛夫、莱辛。 韩非子语录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 制定出行动原则) 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 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 好像不知道) 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 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 他) 6.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 战法 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 喻老 8.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 难言 1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想要做成这件事, 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