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校(浦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494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三校(浦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三校(浦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三校(浦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1 届高三三校第一次联考届高三三校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地理试题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 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乡村生产活动已演变

2、为集生产、加工、 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大农业生产,乡村生产空间形态也随之朝向多元化发展。完成 1、 2 题。 1. 推动乡村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多维转向的最主要动力是 A. 政策调控B. 交通改善C. 技术进步D. 市场需求 2. 乡村生产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演化过程中可以 吸引部分劳动力返乡就业降低我国城市化水平 提高生产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农业总投资成本 A. B. C. D. 下表为中国、巴西、印度和德国四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完成 3、4 题。 3表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 ABCD 4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周边小城镇房价上涨城郊之

3、间交通压力增大 小城镇环境压力减轻城市中心区产业调整 ABCD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沿海城市改造升级老旧工业园区时采用“工业上楼”的形式,主 要方式是建设高层工业楼宇,并销售或租给工业企业。高层工业楼宇正在替代曾经流行一 时的“花园式工厂”。完成 5、6 题。 国家1950 年1970 年1990 年2011 年 36.2%55.9%73.9%84.6% 17.0%19.8%25.5%31.3% 68.1%72.3%73.1%73.9% 11.8%17.4%26.4%50.6% 第 3、4 题表 2 5从“花园工厂”到“工业上楼”,反映出当地 A信息工业发展迅速B产业转型基本完成 C土地供应日趋紧

4、张D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6最适合入驻高层工业楼宇的制造业部门是 A瓶装饮料B五金制品C石油化工D医疗仪器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 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 地辟建了 25 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 通。完成 7、8 题。 7“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B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C河海联运逐步实现D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8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运输成本B减轻港口转运负担C节约运输时间D扩大港口腹地 文

5、冠果属于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自然状态下, 文冠果整体呈零散分布,部分呈片状分布,最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 350600mm、年平均 气温约 711、海拔 9001800m 的地区,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和适应 性,是药食两用油料植物和生物质能源物种,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完成 9、10 题。 9. 文冠果的最适宜种植区可能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10.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文冠果种植规模显著扩大,根本上是由于 A科学技术进步B自然条件改善C地区适应性强D市场需求扩大 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

6、罗纪和白垩纪。完成 11、12 题。 11. 下列生物化石可能在张掖丹霞地层中被找到的是 A哺乳动物B原始鱼类C裸子植物D古老两栖类 12.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第 11、12 题图 3 “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 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下图示意我国 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完成 13、14 题。 13“穿堂风” 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 B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 C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 D形成的根源

7、是冷热不均 14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 读世界某区域图, 完成 15、 16 题。 15与甲地相比,乙地建设卫星发射 基地的显著优势是 A技术力量雄厚 B区域人烟稀少 C大气透明度高 D地形平坦开阔 16与图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沿海 地区 A降水偏少B气候炎热 C植被茂密D水流平缓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水系及 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完成 17、 18 题。 17与北部地区相比,该区域南部 A热量条件差B地形坡度陡C河流水量小D年降水量大 18该区自然带的空间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B干湿度地带分异C垂直分异规律

8、D地方性分异 第 13、14 题图 第 17、18 题图 第 15、16 题图 4 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昼将偏高于气温,夜间则偏低。为 避免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百叶箱应运而生。百叶箱 读数时要特别防止光照、触碰等干扰。下图是我国北方某气象站局部。完成 19、20 小题。 19下列描述百叶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百叶条倾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内仪器 B箱门朝北开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测量数据 C箱体为白色吸收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 D距地面定高减小地面对测温的直接影响 20此时,该地 A物体影子朝东北方向 B太阳辐射为一天中最强 C地方时约为上午 1

9、0 点 D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增大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示意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完成 21、22 题。 212015 年,双鸭山形成失衡高值区主要是由于 A资源依赖过度B技术人才流失 C政策优势丧失D市场腹地狭小 22东北三省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加大对工业的补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资源投资驱动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第 21、22 题图 第 19、 20 题图 5 ABCD 纳木错是西藏面积第二的内陆微咸水湖。最近三十年来,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也变

10、大。资料显示,该湖区盐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并不显著。完成 23 题。 23与纳木错水面扩大、盐度变大关联度最小的是 来源:学科网 A气温升高B风力强劲C下渗增加D径流增加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 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完成 24、25 题。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Z|X|X|K 24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量少B地面崎岖C下渗率大D降雨历时短 25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变大B流速变

11、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 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上游水量丰富、水流湍急、搬运作用强;出昌 马峡谷进入中游,形成河西最大冲积扇,河流开始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古称“冥水”; 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水量小、河道淤塞严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最大支流党河与 疏勒河不再交汇,哈拉湖湿地也一度消失。 第 24、25 题图 6 (1)疏勒河上游河水主要来源于。因冲积扇组成物质颗粒,作用强, 形成“冥水”。(3 分) (2)说明双塔堡水库对疏勒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作用。(

12、4 分) (3)为避免哈拉湖消失,请提出合理化建议。(3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来源:学#科#网 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约 15 米,最长的河流不足 16 千米。20 世纪 60 年代,新加坡 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从 1970 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 然河流(如图中甲处)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2006 年,新加坡推出“活跃、 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河流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 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4 分) (2)说明将甲河修建为混凝土河

13、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3 分) (3)指出将甲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积极作用。(3 分) 甲 第 27 题图 7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图 1 为我国局部区域等高线图,甲区域蒸发量近 1340mm,图 2 为甲区域放 大示意图。 材料二:甲区域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地区之一。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甲 区域建立了稻苇鱼治理模式,水稻收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杆覆盖还田,产出了口 感优质的大米,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1)简述甲区域盐碱土分布广泛的条件。(4 分) (2)简析甲地大米口感优质的自然原因。(5 分) (3)指出高茬翻耕及秸杆还田对土壤的有利

14、影响。(4 分) 来源:Z+xx+k.Com 嫩 湿地 查干湖 400300 400降水量 江 甲甲 200 200 500 1000 1000 500 500 40 45 120125 130 第 28 题图 1 第 28 题图 2 嫩 江 松 花 江 江 花 松 200 国界 省界 等高线 科尔 沁沙 地 水域 8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 2 为图 1 中某地葡萄园景观图。 图 3 为图 1 中、 城的降水统计资料。 (1)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图中国界线主要沿延伸。 (3 分) (2)比较城降水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简析原因。(4 分) (3)说出图 1 中葡萄产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5 分) 123456789101112 月份 降水(毫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城市 城市 第 28 题图 3 季节河 葡萄产区 图 例 6421 6159 6723 6880 6960 4709 圣地亚哥 30 40 6723 城市 山峰 铁路 河流 国界 洋 太 平 30 40 第 28 题图 1 第 28 题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