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83223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X 页数:5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2020年10月整理).ppt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 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对教师 教学观念的的更新、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 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需要不断的自我更新, 提升自身修养。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要求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 的要求: 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 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 (一)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日常 课堂教学

2、中每节课都按照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让学生在学到 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与技能得来的方式方法。与此 同时,教学目标设计时还应注意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 验,是否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也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首先在其课堂教学的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 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 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其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 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

3、体验。最 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 的殿堂,更是人陛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 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 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 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 就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 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以及较多的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

4、部学科 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在师范院校,1,2,学 海 无 涯,中,由于理论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课程即教学科 目的总和”,致使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1997 年北京市为制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观方面 的调查,从回收的791份学科教师有关课程观的有效问卷看,持学科知识 为本课程观的约80%。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的观点,往往强调学校向 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学科目,这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 感陶冶、个性培养,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 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5、。随着社会的 发展变化,要寻找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对课程的认识也应发生相 应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改革的目标, 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 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们更新对课程的认识,把课程看 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 所获得的所有

6、经验。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双基”而且还应重视 学生整体发展的多种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发挥学生在课程实 施中的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课程的建构作用。 二、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课程结构上,我国中小学一直十分注重学科 课程,在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 音乐、美术、劳动10个科目;在初、高中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语文、 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劳动技术和体育等学科, 初中除开设这11个学科外,还开设生理卫生、音乐、美术3个学科。而对 于其它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重视不够,致使

7、学校的教 育教学注重单科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体结构,较少提供学生参与 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难于获得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教师则习惯于 在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由分科课 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打破了学校教育 中由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如纲要中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 程为主。”初中阶段“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 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 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 要包括:信息技术教

8、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3,学 海 无 涯,技术教育。”这些决定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 乏综合的现状,重点在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面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一 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 及教育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将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 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 建立新型师生教学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教与学的 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 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9、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 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 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 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 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师生教学关系主要是一种我讲你 听的“授”与“受”的关系。这种状况,忽略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压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 此,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10、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 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 展。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方法 和途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引导 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采用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为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转变教学方式的手段看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非言语表 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 学语言应体现规范纯洁、鲜明生动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应注

11、意语言使 用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对非语言表达要求是,例如课堂教学中,目光 是教师给学生传递信息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使用非言语行为时要恰 当、适度,应是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教师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能 力,教师必须形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四、实践领域的拓展,需要具备新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 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能力。,4,学 海 无 涯,(一)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 授为中心,基本上没有师生间的对话与合作。就教师的工作而言,在一般 情况下,基本上

12、是单兵作战,教师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和较单一的学科知 识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而不太有可能有他人的援助,而且教师的 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它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互不相关。这种教学形态,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不需要与学生进行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具备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这种教学形态,使教师与教师之 间,教师与社会各界,少有合作的机会,这往往使教师把自己禁锢在本学 科的范围之中,使教师往往只有教科书的内容而没有教科书以外的内容, 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3、”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 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教材开发要求,以及“综合课程”、“综 合实践活动”的开设,都需要教师具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与学生对话 沟通;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主动与家长、社 区各界人士合作,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各 种课程资源,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教育。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 中提出“寻求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合作,他们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 更紧密地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育过程变为实践宽容与团结 以及尊重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活动。”可见,依靠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 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交往合作的能力

14、应成为教师必 备的素养。 (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传统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多被理解为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一系 列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关心的重点是对给定教育内容的理解 和对高效率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的寻找与运用,这往往使得教师们的视 野被狭隘地限定在所教科目的内容及其传授方式上,而对这些科目内容 背后的目的,以及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全 面、透彻的了解。这种状况往往导致教学过程单一、重复、缺乏新意, 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思维难于脱离原来的 轨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功课目标的新

15、课程标准以及开发校本 课程的要求,为教师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 提供了空间。教师将更要灵活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选择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就意味着教 师除了具有理解知识及其结构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5,学 海 无 涯,具有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信念与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 要求。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我们把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切入口, 围绕教学活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迫 切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三)教学监控能力。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

16、要贯穿于课堂教学 活动的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具备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 意识和能力,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 移。评价的目标要综合,方式要多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 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 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独立思考和学习 。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 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理念与思想。如何将理念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人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 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 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 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 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 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